风险管控

更新时间:2024-02-20 11:41

风险管控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基本方法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1)合同转移。通过签订合同,可以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2)保险转移。保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为了帮助企业风险管理者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风险保留

风险保留,即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

(1)无计划自留。指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2)有计划自我保险。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如何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及在与跨国银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题。

风险表现

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信用

信用风险,即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商业银行债务,造成逾期、呆滞、呆账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即银行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足,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目前这方面的风险虽然暂时被居民的高储蓄率所掩盖,但仍然存在潜在的支付困难。曾有专家学者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从“技术上讲已经破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目前并未出现居民挤提存款、商业银行倒闭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其背后有强大的国家信用的支撑。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必将成为真正按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优胜劣汰将成为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不顺应市场发展的商业银行必将被淘汰出局。到那个时候,缺少了国家信用支持的我国商业银行必将有一些会陷入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

财务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自1993年财务体制改革以来,将大量的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入反映,夸大了银行的盈利,而实际上多数银行虚盈实亏。

市场

市场风险,这主要由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起。一方面,部分企业将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加大了股市的泡沫成分,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企业债券清偿风险也不断加大,其中大部分债券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担保或代理发行的,由于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到期无力兑付,往往需要银行垫付,企业风险随之转化成金融风险。

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力而形成的风险。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四法一则”的颁布,金融业已步入了依法管理和经营的良性轨道。同时,商业银行为增强素质,也制定了很多内部规章制度,其完善程度和极强的针对性是前所未有的,但银行内部经常发案,大要案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给银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其他信息

除此之外,还存在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高负债风险、信用卡风险、金融欺诈风险等。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也很容易转化成现实的风险。

控制手段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多。如何将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实践证明: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密不可分。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正是为了商业银行自身更好的发展。只有稳健合规经营、资产质量优良的银行才能真正留住并不断吸引有发展潜力优质客户群,才有持久发展的生命力,而资产质量差的银行,包袱日益沉重,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不仅不能吸引优质客户,还会丢失原有较好的客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健康、稳健的风险控制体系已是迫在眉睫。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控制体系

西方发达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说明,大凡风险控制得比较好的商业银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仅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而且建立了垂直的风险控制机构体系。具体说来我们应在总行一级设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与此同时,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但他们都是对上一级风险控制官负责,而不是对同一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三个方面。从程序控制上看,包括:采用合适的会计政策,确定合适的呆账准备金比例,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从内部审计上看,包括:控制和管理政策的确立,控制程序完备性的测试,确认银行内部的操作办法符合外部监管的要求;从法律管理上看,包括:银行活动符合法律要求,与监管部门保持联系,为业务活动提供合同文本、警告违约风险等。

指标体系

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各项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专门的信贷资产法律。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来实现的,包括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一系列指标,并根据这些风险指标及时提供的预警信号严格控制风险、消除风险。鉴于目前逃、废银行债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非常有必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予以保护。因此,在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的同时,要建立一部专门维护信贷资产安全的法律来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对于借款不还,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严格绳之以法。

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其中应包括建立健全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及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制度,以风险控制和评估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以风险转化为内容的保障制度。在贷款增量和存量考核方面,首先要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即谁放谁收,存量方面除密切注意监测贷款的流动性比率外,还要对那些即将形成的风险或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划分责任,把贷款增量和存量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风险额与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建立贷款风险抵押承包制和责任人比例赔偿制度,定期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罚。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要给予业务部门应有的权力,又要防止将权力过于集中在某个部门。

奖惩制度

考核风险控制官业绩好坏的主要指标当然是银行的资产质量,而资产质量是由分散的单笔资产业务组成的,因而对全行总体资产质量状况、单笔贷款的质量状况应当清清楚楚记录下来。对历来风险控制严格、尺度把握准确的风险控制人员,银行要有所激励。如果经过审计和调查,发现市场拓展人员或风险控制官在一笔贷款运作过程中有故意过失,则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风险文化

要把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灵魂注入金融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它是一种能支配企业行为思想性、灵魂性的东西,而风险文化是一个成熟商业银行文化的重要内涵,这个内涵就是风险威胁生存。在从事银行各项业务中,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部门面对的都是风险与处理风险,要把风险意识从上到下贯穿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形成理念、自觉行动和准则,使之成为工作的支撑点。因此,要更好地生存,就要真正面对威胁,解除威胁。

为了帮助企业风险管理者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畅捷通会计家园开设财税讲堂从多角度举例,针对合同中潜在的财税风险、报表中汇缴差错带来的常见风险等内容,就企业关注的财务风险管控等热点话题现场讲解,其中有阳光节税,合同与纳税,小企业稽查风险防范等讲座,另有十余名专家线上互动答疑,帮助财税人员学习和进步。同时在问答区,众多知名财税专家为企业解读风险管控的政策及问题。

9号令

2005年2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以下按银行业体系内惯例简称“9号令”)。

发布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在“9号令”发布实施时说,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内控薄弱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案件充分暴露了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内容

“9号令”强调内部控制是一种系统的制度安排,旨在通过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社会、市场提供一套全面和可证实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使内部控制体系各组成要素间的联系更加清晰有序;督促商业银行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保证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这是银监会贯彻“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采取的具体举措。

不足

所有城市商业银行对“9号令”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已根据“9号令”要求开始展开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大部分银行虽然已经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但是在职责划分上还不够清晰。“9号令” 规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才是负责审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方案和政策的机构。但是调查发现,只有43%的受访者表示是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来批准及确认内部审计方案和政策,而其余的银行是由其他部门或通过其他方式来批准及确认。

第二,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薄弱,在风险识别和处理、数据准确性等方面人为影响因素过大,对自动系统标准化方法的使用不足,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在调查中只有不到60%的机构提到在操作中采用了系统自动核对的方法。

第三,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银行缺乏经验丰富的人员及有效工具或方法来进行自我评估及识别企业的风险,大部分内控工作的实施、评估、监测、沟通及培训皆以内部人员为主导。在“9号令”的执行过程中,仅有约25%的受访者所在的银行邀请了外部专业机构参与。

面临问题

问题

当前面临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度的缺陷决定了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得到根本改善。经营运行机制特别是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积存的大量不良资产尚未得到有效处置,潜在风险依然很大。国外许多教训已证明,银行危机通常是金融危机的核心因素。一方面,银行危机往往会通过信用链条迅速传递,诱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即便金融危机不是由银行直接引发,但银行业危机通常会接踵而至并带来或加深金融领域的危机。

任务

四大银行改革的任务,一是要尽快解决已存在的巨大的金融风险,二是通过各项改革措施,努力把四大银行办成能与国际一流银行竞争的金融企业。但是,第一个问题不能解决好,改革后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管理者,也只能抑制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短时期内仍不能达到改革后高资产质量的银行目标。

解决办法

化解四大银行风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

运筹帷幄、统筹安排;

信息透明、稳住信心;

区别情况、分类处置;

多方筹资、合力解决。

运筹帷幄、统筹安排:四大银行的风险化解问题要统筹考虑,不能分割研究,不能决策前一个时不谋后一个。在专致于化解四大银行风险时,要统筹考虑还有其他100多家股份制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已存在风险化解的政府负担。在专致于大银行上市时,要统筹考虑整体的民族金融业,要考虑政府手中应仍能牢牢握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能影响、左右金融大局的骨干商业银行,这是稳定今后中国金融体系的需要。

信息透明、稳住信心:鉴于海内外舆论已充斥对四大银行的不利言论,因此我们的解决方案宜早不宜迟,越迟越易引起境内外各方对四大银行不良贷款底数的过度猜疑。解决的方案应越透明越好,越不透明越易在海内外媒体舆论引导下,几年后引起居民对银行的不信任。这似同处理“非典”灾难的情形,前期信息的不透明往往会造成后期工作的被动局面。

区别情况、个类处理:四大银行总体上不良资产情况较严重,但其中有些银行并不是如有些人想象、猜测的那么糟,因此解决的方案,宜一个银行一个银行分别制定,不应捆在一起算总账,不应仅提出静态的原则性口号和笼统的方案。

多方筹资、合力解决:化解风险肯定是要有人买单的。既然四大银行的风险程度不一和自身挖掘潜力的能力,因此,应适合不同的情况,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市场条件,做到政府出一点,股市筹一点,发债集一点,外国战略投资者投一点,以及银行本身再挖掘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尽可能减轻政府财力负担。

一句话概括,四大银行的改革能上市的则上市,需分拆的则分拆,该注资的则注资,通过对现有数据的仔细测算,对四大银行分别提出具体的又是经过统筹考虑的操作性方案,在2005年底前将不良贷款风险基本得到化解。

对策

按国际一流银行要求全面构建银行的各项制度,银行综合改革的内容很多,概括而言,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二是组织管理方面,三是业务经营方面。

治理机构

努力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目标是要明确出资人与经营管理者的关系,设计一套对管理者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从制度上保证彻底打破管理者“官本位”的观点。目前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可在考虑中国目前国情的基础上,除对四大银行的一把手或若干副职仍保持行政级别外,对其余的人,政府应发文明确取消各级银行分支机构管理者的行政级别,一律改为聘用制。要让分级管理者明确,其是企业家、银行家,而不是官,明确其第一目标是为出资人赚钱、赚钱、再赚钱。而且,一定要形成这样的机制,管理者失职出现巨大资金损失,要追究管理者责任,银行赚不了钱,管理者同样也要下台。

管理体制

努力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1)按照市场与效率原则,在原已精简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精简内部机构。

(2)以“买断”的办法解决存量冗员的退出。

(3)全面建立对各层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4)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培训机制。

业务程序

按照国际一流银行的标准,全面改善信贷、会计、产品开发、成本财务、内部审计等规范的业务操作程序。这包括结合各银行经认真研究入世后新形势确定的发展战略,重新整合原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构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和分部门的内部成本、利润核算体系,以及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制与机制,这不仅包括信用风险,同时应包括过去不被人注意的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全面推进审慎性会计原则建设,真正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在此基础上,按照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及时、正确地披露相关信息,增强银行的透明度。

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原因,导致商业银行发生资金、信誉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成许多类型。从风险防范的角度考虑,无论哪种风险都必须加以防范,而对于风险的态度,体现出商业银行的经营作风,这一点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商业银行

近年来,银行业在防范风险上,突出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对风险的控制,银行可以运用独立的控制方式,如在各业务部门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防范信用风险价格风险;银行也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各种风险加以控制。其中主要有监督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处罚机制。

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是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审机构、纪检机构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将更为有效地达到监督的目的,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在监督机制中,授权授信管理为何有权人对下级的权限范围、业务品种等监督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举报制度是监督机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报制度对银行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的日常行为构成监督。

约束机制是指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工作中,通过设置机构和岗位、明确各机构和岗位的职责、科学地制定业务操作程序、合理地进行工作分工,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在银行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相互制约,防止个别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给银行带来风险。建立严格、科学的业务操作规程行为规范是建立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设置必要的职责分离可以形成有效的制约。

激励机制是银行为了更好地防范内部人员带来的风险,通过对员工工资、福利、安全保障、晋升提级等制定科学的方案,给员工公正、合理的待遇,促使他们积极工作,维护银行利益的机制。

决策机制是通过授予决策人决策的权限、采用一定的决策程序决策方式、利用一定的决策方法制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决策。决策的权限是决策机制构成的重要因素,必须保证权限与决策人的能力相适应。

处罚机制是在风险控制工作中,通过设置专门负责对错误、过失行为进行处罚的机构和岗位,颁布各种处罚的制度依据,制定处罚标准,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银行规章制度的行为和个人,给予恰当的处罚的机制。

机制作用

风险控制机制在风险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信贷风险的控制上。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内部控制在银行风险控制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银行可以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机制,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几项机制的综合作用,实现了对“人”的控制,从而对银行资金的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控制了资金风险

(1)在信贷风险的控制上。在信贷业务中,银行通过设置不同的部门或岗位,分离贷款的审查和发放的职责,在这两个环节上形成相互制约。同时由于每笔贷款均涉及信贷部门、资金部门、财会部门和营业机构,因此,在这些单位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监督和制约。

(2)在决策方面,一笔贷款必须经过信贷调查人员、信贷审查人员、信贷检查人员,还要按照授权授信管理的要求,依据权限范围经过各级领导的审批,而当贷款额比较大时,还要经过专门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在大额财务支出的决策中,银行一般设置财务管理委员会)的审批。

(3)另外,在信贷风险控制上,银行还会设置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和资产保全部门。为了使累积的风险不致危及银行的生存,银行还通过提取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准备金的方式来缓冲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以上的审查、决策过程中,体现了监督、约束和决策机制的运行作用;而激励机制通过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认定、评价以及奖励,保证了各环节经办、审批人员能够坚持原则、充分发表意见;处罚机制则通过内部审计及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在各环节经办、审批人员出现错误和失误时给予纠正和惩戒,从而起到对他人的警示作用。

注意事项

1.企业投资项目的管控

投资活动实行人员、主体、长短期的分类管理,拟在控股层面打造三大投融资平台,力帆股份---实体投资、力帆财务公司---金融投资、力帆置业---房地产投资

主要投资理念:项目钱挣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挣到。项目没策划好金融链条就不能做。对投资项目实施考核和监督,强化资产回报率的考核和分析,对市场和效益都不好的项目该关还得关。加强基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包括事前的招投标、事中的建设管理、事后的效益分析

2.加强财务管控

完善财务报告系统和财务预警体制,提升财务分析和报告水平,深化财务对业务的支持和监控,把财务信息转化为有效的决策参考信息。

3.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控

很多摩托车企业走下坡路原因就是其赊账金额太大,加强国内外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存货的管理是我们经营能力的体现,要有与行业进行比较的观念。

4.简化机构,节约成本

组织机构应扁平化,各项工作应集中化,以节约成本,如财务应按报销、税务、核算、考核等分组,而不是按公司制划分。

5.深入落实内控和审计工作中发现的改善管理和优化效益的机会,强化流程管控的设计及执行有效性

6.强化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目标责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