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东话

更新时间:2024-06-20 18:27

通东话,即通东方言,指江苏省南通市通东地区(即古通州东乡,旧南通县东部,今南通通州区东部、海门区北部、启东市北部,另如东县长沙镇掘港镇曹埠镇等地使用之南场话亦属广义通东话)通东人使用的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被看作毗陵小片中金(沙)吕(四)支片方言,是一种小众的方言,使用人口约70万人。

语言简介

通东话,又称吕四话、四甲话。通东地区成陆较早,地势较高,人文历史较久。区域东西约百余华里,南北宽狭不等,约一、 二十华里,今分属通州区海门区两市辖区及启东市一县级市。根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调查,具体范围大致包括以下乡镇:启东市的秦潭港镇、吕东、吕北、三甲、天汾镇、西宁、吕四茅家港镇;海门区的东兴、刘浩镇、新余、包场镇正余镇余东古镇王浩镇树勋镇、新建、四甲镇、国强;通州区的二甲镇五甲镇东社镇、忠义、金余、余西古镇、袁灶、余北、金乐;通东方言内部略有差异,以吕四话为代表。所称通东话即指吕四话、二甲话、四甲话等。

方言起源

通东人是海门最早的居民,和沙地人一样是江南移民。

早在公元7世纪初,这一带人的先民即已来到这里从事盐业生产。五代时,其地属浙西晋陵郡(古代晋陵属地,即今江南常州及其附近地区),通东人的祖先便从此地迁移到古海门地区,融合同化了当地的先住民,形成了今天通东人的基础,这就是古海门人。通东方言来源于古常州一带吴语。

在之后一千多年中,不断从江南来的移民融入了当地古通东人中。明代初年,又有一批江南移民迁来海门,使方言有了新的发展,对古通东话的影响也最深。它通行于老运盐河之北及河之南老通吕公路两侧地区,系古海门县(958-1672)属地。

通东话归入吴语毗陵小片,是南通东部最初的方言的继承者。南通话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还没有权威论述,通东话和沙地话被认为是由不同时期的江南拓荒移民带来的。

通东话和其他吴语方言一样,都有有音无字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古代文献上怎么也找不到其来源。据上海方言学者钱乃荣所说,这些与壮语词汇相似的词汇是古代越人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

历史沿革

通东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特色。吕四方言/金沙方言/南通方言,旧南通县东西部这三个点的方言差异反映了语音演变的历史阶段,显示出通东方言和南通方言的历史关系。

南通方言音系见《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下)第1977—2000页,通东吕四方言音系见《吕四方言记略》《吕四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

旧时由于行政隶属关系,通东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跟南通的关系一向比较密切。南通话作为旧时南通县的优势方言,对通东话产生过很大影响,这种影响越往西越明显。虽然南通方言属江淮方言,通东方言属吴语,但这两种旧时同处一个县境内的方言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论在语音或词汇方面,都能找到很多相似点或相同点,说明南通方言在历史上对通东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约六朝梁元帝时(公元552年),长江口出现的壶豆洲(又名胡逗洲)便有流人煮盐为业,这些流人大抵指流放犯人也有无业游民,主要来自江南常州(今常州武进宜兴无锡锡山江阴一带),这些人基本上保留了吴越文化的特性。

隋时胡逗洲属海陵唐玄宗时因军事上的需要,狼山成为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下的一个军事据点,胡逗洲成了浙江西道常州的辖地。唐末军阀割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姚氏家族三代(姚存制、姚廷、姚彦洪)统治胡逗洲(其时称静海)、东布洲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军队和家属有万人之多,多为吴兴人,其时南方文化占了统治地位。南布洲与东布洲之间的地区为通东故地。

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师克淮南,取南唐长江以北地区,升静海都镇为静海军,属扬州,不久改为通州,设静海、海门二县,由于静海岛与大陆涨接并改属海陵郡管辖,静海人与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渐频繁,同时又有大量的海陵人来往于两地之间或定居。

至元初,北方又有犯人流放到通州,南方文化的影响似乎逐渐减弱。但元末张士诚起兵江南,明永乐初燕兵之乱,使大批江南居民移居如皋。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不少江南商贾和手工业者纷纷来如皋安家落户。如皋在1724年便是通州的一个下辖县了。

东布洲形成的海门岛,当初亦为流放犯人之地,流人亦来自常州一带,由于隔了130多年才与静海县涨接而造成的文化隔离,使海门人始终保持了吴文化的特色。至明初,一部分拥戴过张士诚的江南士民,被惩罚性地强迫迁移到吕四港一带,他们于常熟白茆港(今有白茆塘)集结,渡江来到吕四,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白茆抽丁”。他们同样保留了江南文化的风土人情。

权威人士

卢今元,男,1932年生,江苏启东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方言学会会员,语言学副教授。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今南通大学)教授、南通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教师,1974年援藏工作两年,1976年后任启东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吕四中学校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卢今元开始从事吕四方言、启东方言、南通方言的研究。1991年退休。

卢今元教授著有《吕四方言里的[m]韵》《吕四方言记略》《吕四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启东方言志》《南通方言音系基本词汇》等。凝聚我国方言专家卢今元20多年研究成果的《吕四方言研究》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不但使吕四方言的研究走向系统化、理论化,而且填补我国吕四方言研究的空白。全书46.7万字。

声母韵母声调

1.声母数二十九(含零声母)

2.韵母数四十六

3.单字调数八

经典词汇

骂小孩-----温正,讨债鬼,璧罗沙,正腰头,火箱子,GAN字,闭口沙

形容小孩到处乱玩----摸笔鬼,摸席子角,摸区,手上搞着

形容一个人快----没寿着

形容一个人傻----痴古习倒,痴比颠倒(切记不要模仿)

形容一个人邋遢----裤子落到吊跟,屎鼓捣嘴了

形容一个人很混蛋-----面面习户

去你的吧----加加你的需去

形容一个人做事散漫---捏里跑四方,夜里补裤裆

形容一个人笨----一头个猪头肉,脑子轧个

形容一个人吃的多----下起来没魂个。

形容一个人吃的少----噎死病生好者

形容很倒霉----嘛咍革

1、“瘪罗痧”。瘪罗痧是中医病名“霍乱”的别称,也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二号病。因上吐下泻,手指罗纹面迅速瘪陷(脱水所至),故名。只是在吕四话里早已失去了它原先的意思。

2、“釜冠”。釜冠,即锅盖,这个词充分体现出了吕四话的文化底蕴。把锅盖形容成锅的帽子,这种幽默和浪漫相信只有在吕四话中才能够体现。

3、“老花雀子”。这个“雀”在吕四话中的发音同“脚”。老花雀子就是麻雀的意思。

4、“糠筛”。那种筛粮食的筛子叫做糠筛。

5、“茶馆店”。小的时候,在吕四老街,有很多这样的店。几张桌子,几条凳子,几个杯子,便可成一个茶馆。有古稀老者,出几毛一块钱,便可泡一碗茶水,围坐着闲聊半天。

语法特点

通东话的缀词很丰富,尤其是中缀和后缀,就是在形容词前面加上助词,来表示程度加深。例如:

黑 出黑 出搭拉黑

香 喷香 喷搭拉香

新 灿新 灿刮拉新

潮湿 拖湿 拖拖拉湿

冰凉冰茵 冰冰茵

红色 通红 通通拉红

四字成语和普通词汇比较起来,更加生动,通东话的四字成语具有自己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特色,例如:

头五头六 形容做事没头脑。

更东更东 急忙跑动的状态

瞎说连天 形容胡说八道

说谎掉白 说话露出破绽

王精沙亮 形容很亮的意思

通东话受到南通话的影响,有部分名词后面加上“儿”字。例如:

耳环 圈儿

猫 猫儿

牙齿 才吊儿

假装 假猫儿

麻花 搞搞儿

猴子 猴儿

出怕 大概

山不的 也许,可能

组袄子 棉袄

死戳卡 使坏

望怕 害怕

搞斯 浪费

豪稍 赶快

躲野猫 捉迷藏

ma 没有

等处 故意

wangkhan 怎么会

眼生 羡慕

海歪 得意

倒倒以 慢慢地

ya 躲避

囥 藏

寻 找

戏 玩

微细微细 很小

底弄法子 怎么弄

晓得 知道

为嗲 为什么

嗲子 什么

上昼 上午

开年 明年

上日 昨天

昼头 中午

众牲 家畜

癞疙疤 癞蛤蟆

红线 蚯蚓

扎里 知了

老花雀子 麻雀

河莫央 蝌蚪

kuan 用镰刀乱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