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

更新时间:2024-08-15 08:35

同仁市,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县尖扎县接壤,总面积327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月,全市辖3个镇、8个乡。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7万人。

历史沿革

元鼎五年(前112年),先零羌进入大小榆谷,同仁县境成为先零羌的居牧地。

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年),今同仁地区归属汉。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在今化隆县群科镇设廓州总管府,其辖区达今同仁县地区。

景龙三年(709年),唐划九曲之地予与吐蕃,今同仁县境遂属吐蕃所辖。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夏五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统兵攻吐蕃,拔洪济、大莫门等城,悉收九曲之地。天宝十三年(754年)七月置洮阳、浇河两郡,今同仁县境属浇河郡辖地,还在保安铁城山置振武军、在曲库乎一带置曜武军。会昌二年(842年),萨迦绛曲智布在都乎乡曲玛村建当格乙麻寺。咸通七年(866年)十月,拓拔怀光入廓州杀论恐热,吐蕃对青海东南部地区的统治宣告结束。宋元符二年,河南大首领边厮波结等以河南讲朱、一公、错凿和丹巴四城降宋,今同仁县境归宋辖。

天元九年(1131年),金兵攻占河州等地,今同仁县境归属金统治历九十年。

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成吉思汗所部攻占河湟地区,设治河州,今同仁县境归属蒙古汗国。

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明朝相继攻克河州、西宁、循化、贵德等地,河州以西藏族诸部悉数归降明朝。是年,正式创建隆务寺。

民国十三年(1924年),隆务地区回族群众集资修建隆务清真寺。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14日,同仁县正式成立。

1949年9月22日,同仁县人民政府成立。

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设立县级同仁市,其隶属关系、管辖范围、政府驻地均不变。同仁县撤县设市后,黄南州行政区划由原来的四县变为一市三县。

行政区划

2006年8月,撤销牙浪乡,并入隆务镇。调整后,同仁县辖2个镇、9个乡:隆务镇、保安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年都乎乡、多哇乡、瓜什则乡、加吾乡。县政府驻隆务镇。

截至2023年1月,同仁市辖3个镇、8个乡,共8个社区、72个行政村,其中3个纯牧业乡:隆务镇保安镇多哇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年都乎乡瓜什则乡加吾乡,共72个行政村、6个社区、362个生产合作社。市人民政府驻隆务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同仁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01°38′—102°27′,北纬35°01′—35°47′之间。北与海东市循化县尖扎县接壤,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西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南与泽库县相连。南北长85千米,东西宽75千米,总面积32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同仁市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4767米(阿米夏琼山峰),最低海拔2160米(麻巴沟)。形似枫叶,东、西部山区地形起伏连绵,山峦重叠,中部为隆务河河谷地区,高矗的夏琼山和阿米德合隆山由南向北延伸,隆务河纵贯全境南北。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767米,最低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构成天然阶梯。依地形全县可分为河谷川地、低山沟壑浅山地、中高山脑山地、高山牧场四个区域。

气候

同仁市处于北温带,河谷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气候温暖而又凉爽。气候属大陆性高原凉温、冷温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地区差异显著,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日照强,降水变率大,雨热同季,有冷温季和干湿季之分。同仁市年均气温5.2℃,年均降水量125.1毫米,无霜期约67天—152天,属凉温半干旱地区。

水文

同仁县有大小河流11条,其中隆务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夏德日山的隆务河,全长157千米,由南向北穿同仁市区而过,最终汇入黄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国土资源局统计,同仁市总面积3195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492.80公顷,园地面积29.24公顷,林地53063.48公顷,草地242821.0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84.2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82.8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53.44公顷,其他土地9173.00公顷。全市基本农田面积7828公顷,保护率达83%。

草场资源

同仁市草场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地477.0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1.1%,草地可利用面积450.98万亩,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4.54%。从草地质量综合评定来看,同仁市天然草地质量较好,其中Ⅱ等草地面积最大,占全市天然草地总面积的48.66%,Ⅲ等草地居第二位,占33.62%,Ⅰ等草地位居第三,占13.96%,劣等草地面积较小。平均亩产鲜草207.27公斤,其中夏秋草地平均亩产草210.40公斤,冬春草地平均亩产草204.27公斤。

矿产资源

同仁市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广、品位高,是青海省10个资源开发重点县之一。金、银、铜、铅、钼、锡、石灰石矿、石英矿等均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已开发利用的有铅锌矿、石英矿、金铜矿。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同仁市常住人口为101519人。根据同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921人,占9.7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598人,占90.2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988人,增长25.0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6930人,增长8.18%。

2023年末,常住人口10.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4万人。按城乡分,城镇常住人口5.41万人,增加0.1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17%,比上年末提高0.06个百分点;乡村常住人口4.96万人,减少0.09万人。

政治

市委书记:何杰

经济

综述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156.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446.46万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66169.36万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40.9万元,同比增长5%。三次产业结构为 16.3 : 15.1 : 6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334元(按常住人口测算),比上年增长6.08%。

2023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0426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16万元,同比增长100%。

2023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3.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89亿元,同比增长32.74%。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业总产值 93788.8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9%。其中:农业产值47776.59万元,同比增长5.64%;林业产值5444.8万元,同比增长23.26%;牧业产值36928.5万元,同比增长2.34 %;农林牧服务业产值3639万元,同比增长1.35%。农林牧业及服务业占比分别为50.9%、5.8%、39.4%、3.9%。

第二产业

2023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99.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31.3%;规模以下工业同比增长7.3%。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6.9%;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业同比下降27.1%;乳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56.5%。 分产品看,完成发电量2.31亿度,同比增长0.87%;乳制品633.18吨,同比下降41.2%。

第三产业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07.4万元,同比增长1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504万元,同比增长17.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603.4万元,同比增长11.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98831.2万元,同比增长15.6%;餐饮收入23276.2万元,同比增长23.5%。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9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年末实现旅游总收入12.12亿元,比上年增长78.8%。

2023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12亿元,同比下降0.3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1.89亿元,同比增长9.09%。各项贷款余额44.62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住户贷款20.54亿元,同比增长19.87%;企(事)业单位贷款24.08亿元,同比增长7.3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至2018年,同仁市共投入1.8759亿元实施校安工程、改薄工程、标准化建设、初中校舍改造等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薄弱化学校仪器装备项目资金1378.2万元和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1372万元,配备了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电脑、触摸电视、电子白板及录播教室设备等,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计算机教室、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截至2018年,同仁市5所学校的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有效解决了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50所学校粉刷、校园硬化开工建设,10所学校图书室项目已全部完成。轮岗交流校长、教师45人,三年累计培训教师3400余人次。

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94所,其中:幼儿园62所,小学28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1所,完全中学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5995人,其中:小学生10982人,初中生3824人,高中生1189人。全市学前教育入园率102.88%,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88.3%。全市共有专任教师1477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76人,初中专任教师271人,小学专任教师765人,幼儿专职教师365人。在园幼儿人数5282人。

文化事业

2018年,同仁市鼓励民间投资兴建有规模以上画院18家,培养文创产品开发企业30家。联合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开设热贡艺术专业,以产学研的培养模式,培训各类热贡艺术人才2686人,扶持文化旅游龙头企业4家,建成各类非遗传习中心26个。2017年以来在国内外举办参加各类宣传推介活动49场次,在全国各地开设了200多家热贡艺术窗口。

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群众文化体育馆2个,农家书屋72家,寺院书屋36家。

医疗卫生

2019年9月30日,同仁市人民医院挂牌,总建筑面积2485平方米(共6层),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内科、儿科、中医科、计免科、妇幼保健科、公卫科、功能科等10个科室,有医师14人,护士7人,药剂师2人,影像技师1人,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特定蛋白仪等设备,核定床位25张,开放床位36张,承担着全县近4万群众的医疗、保健、免疫预防、社会防疫、卫生监督等工作,年门诊接诊能力可达9000人次。

截至2023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4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执法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97个、民营医院6个、个体诊所28个。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岗200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42人、初级职称78人、其他43人。年末实有病床616张。

社会保障

2020年1至5月,同仁市城镇新增就业1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4人;举办线上高校毕业生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培训102人;组织引导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31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26.64万元。

截至2023年末,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19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77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1元,增长7.9%。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

交通运输

同仁市境内交通便利,阿赛公路贯通全境,同仁市至循化县、甘肃省夏河县为三级公路。

历史文化

同仁市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自明清以来,逐步形成以隆务寺为中心的政教合一体制,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是其特点之一。同仁地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古老原始文化保存较好。

同仁市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热贡艺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乡六月会、土族於菟舞、热贡藏戏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3年4月,同仁市有地上地下文化遗存点2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市)34处。

荣誉称号

2018年7月11日,同仁入选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2020年10月,获评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1月18日,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2月,入选青海省2016—2020年全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拟表扬名单。

2021年12月,被国家民委评选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3年8月,获评青海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