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沙

更新时间:2022-10-28 12:48

古沙,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现金新街道金沙街道)别称、古称。今时很少有人把金沙称为古沙,但在当地书画家的作品上还偶而看到“书于古沙”或“画于古沙”的落款。其实,古人把金沙称为古沙早就习以为常。清嘉庆五年(1800年)纂修的《两淮通州金沙场志》就曾列出“古沙八景名迹”。这里所指的古沙市即金沙镇;横桥,即虹桥,或称西虹桥。此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旧城改造时拆除。

很少有人把金沙称为古沙,但在当地书画家的作品上还偶而看到“书于古沙”或“画于古沙”的落款。其实,我们的祖辈把金沙称为古沙早就习以为常。清嘉庆五年(1800年)纂修的《两淮通州金沙场志》就曾列出“古沙八景名迹”。其中一景是“横桥落霞”,诗曰:

古沙市上小桥横,飞落残霞分外明。

一叶野航争晚渡,半天好雨正新晴。

低连雁齿随云卷,远散鱼鳞傍水生。

隐隐斜阳孤鹜影,低徊不尽为诗情。

这里所指的古沙市即金沙镇;横桥,即虹桥,或称西虹桥。此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旧城改造时拆除。

金沙场志》所列“古沙八景”以及诗中把金沙称为古沙,也许是文人墨客追求风雅所为。然而,《金沙场志》是一部官修志书。书中在《考古金沙场》一文的开头就讲:“金沙亦名古沙。”并在“志原”中讲到,“此书本为九场志而设”,“今汇为金沙一场专志,细加考核补遗编为凡例”,再呈报审阅存稿,“更名曰《古沙全志》。”由此可见,古沙很早就是金沙约定俗成的别称。

那么,金沙为什么又称古沙呢?这需要从金沙成陆时说起。据《南通县志》及此前纂修的多部志书所载,在距今1400多年的南北朝代前期(502~530年),长江口外相继涨出胡逗洲、南布洲等沙洲。南通城区,原先就是胡逗洲;金沙镇,原先就是南布洲,唐天佑年间(904~907年),胡逗洲与南布洲涨接,形成东西长、南北狭的大沙洲,合称胡逗洲;后又与大陆涨接。

胡逗洲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年)为盐亭场;乾符二年(875年)置狼山镇遏使;于五代十国时的杨吴天祚三年和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立静海都镇制置院;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升静海都镇为静海军,同年改称通州。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置利丰监于通州,辖西亭永兴吕四石港、利和、金沙余庆7盐场。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州为崇州,又名崇川。明道二年(1033年)仍改称通州。直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州设县,通州改为南通县

通州利丰监管辖的金沙场,即位于原南布洲上。对此,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第四十一卷也有记载:“南布洲旧是渺然大海,其中沙涨后为布洲场;今为金沙场。”志书还说,南布洲最初设置的盐场宋以前称布洲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取“披沙拣金”之义命名金沙,设金沙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盐课司,渐成集镇,称金沙镇。就金沙镇而言,已有600多年历史。金沙作为古沙,历史则在1400年以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