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7:16

运城市(英文名:Yunchen City),简称“运”,是中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35′~35°49′之间。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下辖1个区、2个县级市、10个县,面积为14182.88平方千米,市政府驻运城市河东东街248号。根据2023年末的数据,运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为470.56万,语言主要为中原官话。

名称衍变

运城,因地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东侧,因此古时候又称“河东”,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境内的盐湖区因盐湖而兴,古为盐贩之泽,有过盐邑、苦城、潞村、圣惠镇、凤凰城等称谓。宋、元时期,置盐运使,遂筑城驻运司,始名运城。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运城市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在一百八十多万年前,人类即在此活动生息,相传分天下为九州,境内属冀州。夏启即位,建都安邑(今夏县境内)。周初,境内有郇(今临猗)、荀(今新绛)、冀(今河津)、董(今闻喜)、宣(今垣曲)、稷(今稷山)、蒲(今永济)等诸侯封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境内属魏,魏都安邑(今夏县西北7.5千米处)。战国时期,魏绛徙治安邑,自此,或建都、郡,或设州、道,或置县、邑,地处要冲,为兵家角逐之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设36郡,境内属河东郡,治安邑。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韩信灭魏豹,定河东郡,治所初在蒲坂,后移安邑。东汉建武年间,复为河东郡。三国时期,属曹魏,仍为河东郡。十六国时,境内为各少数民族激烈争夺之地,相继为前赵、后赵、前秦、西燕、后燕、后晋等所属。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境内属西魏。之后,西魏被北周所代,境内遂归北周。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改泰州为蒲州、改东雍州为绛州,此为蒲、绛作为州治之始。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两级制,境内隶属河东郡(治蒲坂)、绛郡(治正平,今新绛县)。义宁元年(公元617年),置邵原郡,故治在今垣曲县古城镇。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绛州总管府,辖蒲、虞、泰、绛、邵、浍6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省邵州归绛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河东道(治蒲州)。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置解州(治今盐湖区解州镇)割绛州之闻喜、安邑、解县属之,此为解州建置之始。

北宋,改道为路,境内分属陕西永兴军路和河东路管辖。永兴军路辖有河中府、解州。河中府,治河东,解州治解县。河东路辖绛州(治今新绛县)。元代,境内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晋宁路管辖,仍为1府2州。

明清时期

明代,分全国为十三布政使司,境内属山西布政使司晋宁路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晋宁路为平阳府,改河中府为蒲州。境内分属平阳府的3州:解州、绛州、蒲州。明代末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安邑。

清代,境内分为1府2州,属山西河东道。蒲州府,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升蒲州为蒲州府(治蒲州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河东道移驻安邑县运城,辖平阳府、蒲州府及解州、绛州、隰州、霍州二府四直隶州。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运城人民积极响应,同盟会员景定成、李岐山等人组织革命军,联合陕西民军,攻克运城,建立河东晋军政分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蒲州府,改绛州、解州为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立河东道观察使署,驻安邑县运城镇,共辖35县。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春,省立二中建立了运城第一个中共支部。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盐池工人及城乡农市民中开展地下活动。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阎锡山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行政区,境内属第七区,行政主任公署驻安邑。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日军侵入运城,后来在西辛封村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61代孙司马森家埋藏在地下大缸内的《史记》木刻版本盗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前,境内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主要属太岳区领导。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2月,晋绥边区撤销,所辖山西地区划分为晋西北、晋西南两个专区,直属陕甘宁边区。境域属晋西南专区。8月1日,划归山西省政府,成立运城专区,专员公署驻运城,辖15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4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合并临汾、运城专区为晋南专区(治临汾市)。1970年,重新设置运城地区。至1997年,建置未变。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闻喜县、新绛县、平陆县、垣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夏县、万荣县、临猗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河津市和永济市由山西省直辖。

2005年2月7日,运城机场建成通航,开辟了运城连接全国各地的空中走廊,成为运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14年7月1日,运城北站建成投入运营,标志着运城市进入高铁时代。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辖1区2市10县、1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工业类开发区、2个农业类开发区),147个乡镇(办事处)、2373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运城市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的晋南盆地,地处黄河北干流中游以东,华北平原的丘陵区,黄土高原东沿第一台阶。北起吕梁山脉南麓与临汾市接壤,东界中条山与晋城市毗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河南两省相望。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35′—35°49′之间,东西长201.87千米,南北宽127.47千米,总面积14182.88平方千米。

气候

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阵雨。

运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4.6℃,最暖年达14.4℃(1977年、1978年)。每年近300天的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时间从2月上旬末至12月上旬中。期间有效积温达5093℃。低于0℃的时间是每年12月至1月。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平均最高气温32.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平均最低气温-7.3℃。平均年较差29.2℃。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18.9℃(1971年1月23日)。

运城市年降水量为564毫米。年际变化大,最大丰水年(1958年)879.9毫米,严重干旱年(1960年)368.9毫米,相差511毫米,旱涝降水量悬殊。一日间最大降水量149.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81天,多的达119天(1964年),少的为32天(1978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冬春较少,占全年20%左右,夏秋季特别集中,约占全年的70%左右;7、8两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受地形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匀,从东南的75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500毫米。

运城市年日照总时数为2233.4小时。1979年最多,达2512小时。1964年最少,为1871小时。最大年较差74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实有光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是中等水平。一年中光照时间夏季长,冬季短。6月光照时数最长达241小时。2月最短,只有152小时。

运城市平均初霜期在10月24、25日左右,最早出现于10月10日(1981年)。终霜期一般在4月初,最迟出现于4月24日(1976年)。年平均无霜期207天。

地质

运城市地质构造可分为5个地质单元。中山区,主要分布于解州、席张、常平、东郭、西姚以南的中条山山区,地面海拔高程介于450—1500米,相对高差1050米,岩性主要由太古界沫水杂岩、下元古界大理岩、中元古界石英岩及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灰岩组成,山势陡峻,沟谷深切,多呈“V”字型山谷。低山区,主要分布于后沟头、刘家沟稷王山南部一带。地面海拔高程650—1300米,相对高差650米,岩性主要由太古界涑水杂岩、古生界寒武系灰岩、白云岩组成,沟谷切割多呈“V”字型谷。黄土丘陵区,主要分布于稷王山南麓一带及王范、陶村鸣条岗一带。地面海拔高程介于400—9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地表多为黄土、粉土土覆盖,沟谷多呈“V”型,谷地零星可见基岩出露。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主要分布于解州、席张、常平、东郭、西姚一带。地层岩性由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砂类土、卵砾石土组成。地势有一定程度的波状起伏,地面海拔高程介于350—400米。冲湖积平原区,主要分布于冯村、王范、北相一带,为涑水河冲积平原区,其中运城盐湖、硝池等为湖积平原区。覆盖层由第四系冲湖积物组成,I、Ⅱ级阶地沿河谷两侧分布,河谷多呈“U”型,地面海拔高程介于310—400米。

运城市地层可分为前震旦纪—中条山系、震旦纪、寒武纪、第三纪、第四纪等。其中中条山系由各种变质岩组成(片岩、片麻岩、成粒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混合花岗岩等),其中有火山侵入体,年代和五台山系相当,角闪片麻岩、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均有出露,西姚、常平一带原生金矿多围绕其分布。震旦纪分布于解州中条山和三路里、上王稷王山一带。中条山岩性分石英砂岩、薄层石英岩和砂质石灰岩等。倾向东南120°,倾角10°~15°。稷王山由紫红色、薄层状的页岩组成,岩层倾向为南西190°,倾角6°,厚约150米。第三纪分布于安邑一带,地层系浅红色高岭土质砂、砾岩与粘土互层,最大厚度达600米。

地形地貌

运城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比较复杂,具有山地、丘陵、平原3种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41.8%。总体地形地貌可划分为东北山地区、中部丘陵台地区、中西部涑水河盆地区、黄河滩地区、西北部汾河谷地区。东南部有中条山,西北部有峨嵋岭。境内有中条山、稷王山、孤峰山、吕梁山4大山脉,主要山峰有舜王坪、孤峰山、雪花山、方山、五老峰、稷王山、锥子山、紫金山、清凉山等,舜王坪为境内最高峰。

水文水利

运城境内有山西最大淡水湖——伍姓湖以及硝池、汤里滩、鸭子池、北门滩等天然湖泊,运城属黄河流域,过境河流有黄河、汾河,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条,汛期为每年6至10月。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区内河流具有山地型和夏雨型的双重特征。在河流形态、河道特征方面表现为:沟壑密度大,水系发育;河流坡陡流急,侵蚀切割严重。径流和泥沙的特点:洪水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年径流集中于汛期,枯水期径流小而不稳。

运城市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冲积平原孔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介于2.0-16.0米。含水层多为粉土、砂类土,土体结构疏松,孔隙度较大,含水量丰富,一般为潜水,局部为承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中条山深层水补给。

黄河

黄河从河津寺塔西侧入境,沿晋陕峡谷自北向南。出禹门口后,河势顿开,河床宽阔,由北向南经河津、万荣、临猗、永济,在芮城县的风陵渡曲折向东,过平陆、夏县,到垣曲县的碾盘沟出境,共流经8个县(市),流长345千米,为运城最大的客水资源。

涑水河

涑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地处运城盆地,发源于绛县陈村峪,向西南流经绛县、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6县(市、区),入伍姓湖后于芮城县风陵渡镇匿河村附近注入黄河,干流全长200.55千米。总落差445米,平均纵坡2.19‰。

截至2021年7月,运城市在册管理的水库98座,其中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93座。

苦池水库

苦池水库位于运城市区东郊,距市中心约15千米,是运城市4座中型水库之一,是保障运城几十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及盐池安全的最重要的防汛骨干工程,建立于1957年。2003年至2005年,运城实施了对苦池水库的加固工程,总库容由原来的1370万立方米扩容到3717万立方米,将防洪标准提升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姚暹渠

姚暹(xiān)渠是历史上为保护盐池而修筑的一条人工河道,开挖于南北朝北魏二年(公元505年),原名永丰渠,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重开而改名。姚暹渠自夏县王峪口起,沿中条山北麓拦截柳沟、寺沟、刁崖河、史家峪、赤峪等沟道来水,向西北入苦池蓄滞洪区,经盐湖、运城城区,在永济入伍姓湖,全长86千米,落差110米,纵坡1/770,流域面积2127平方千米。

土壤

运城市境内有山地、平原、岗岭及阶地,地形复杂,土质各异。据1982年土壤普查,可分为4个土类、10个亚类、22个土属、82个土种。其中褐土约为8281.776平方千米,占运城市总土地面积74.5%;草甸土面积约为272.235平方千米,占24.5%;沼泽面积约为4.953平方千米,占0.44%;盐土面积约为5.699平方千米,占0.5%。

石灰岩质山地褐土分布三路里镇柏王山、李家山和席张乡邵家窑、五龙峪岱家窑一带,面积约为32.148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2.68%。碳酸盐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丘陵边坡及山前洪积扇上,是在第四纪黄土或黄土状母质上发育而成,土层较厚。其中粗骨性碳酸盐褐土性土分布于洪积扇裙中、上部,即中条山脚一带,面积约为50.469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4.2%。碳酸盐褐土广泛分布于平川二级阶地及垣地上,在黄土及黄土状母质上发育而成。其中垣地黄垆土,分布于上郭、路家庄、苏村、墩张、王范庄、杜东庄等地的垣面上,面积为约为69.439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5.78%。

草甸土分布于涑水河河谷平原及山前凹地,其中浅色草甸土分布于扇前凹地与一级阶地的平缓地带,包括解州、郊斜北部等,占总土地面积2.69%。沼泽土分布于盐湖边缘的低凹地鸭子池、北门滩一带,约有4.953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运城市气象灾害类型主要有暴雨、降雪、寒潮、道路结冰、大风、沙尘暴、高温、气象干旱等。截至2020年底,运城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663处,其中,滑坡72处,崩塌463处,泥石流47处,地面塌陷23处,地裂缝58处,共威胁人员15164人,威胁财产4.69157亿元。运城市全境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涉及面广,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运城市国土面积33.16%,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28.4%,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38.44%。2020年7月30日,万荣县汉薛镇生番村一处窑洞塌陷,在地表形成了南北长约3米,东西宽约2.5米,深约5米塌陷坑,塌陷坑位于窑洞的正上方,人员及时撤离。9月1日,平陆县境内G522垣潼线(k155+700至k155+800)侧面山体发生崩塌,塌方量约4000方左右,造成道路中断,未造成人员伤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根据《运城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运城市耕地面积有3960.4平方千米,园地面积约为2841.73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为4001平方千米;草地面积约为944.067平方千米;湿地面积约为106.733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约为1485.067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99.2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约为307.067平方千米。

水资源

2023年,运城市全年总用水量15.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4%,其中,农业用水11.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1.9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0.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运城市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8月,运城市已发现的矿产有61种,已开发利用的有34种。盐湖镁盐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主要矿种的保有量为:煤炭4.5亿吨,铁矿602.4万吨,铜金属240万吨,铝土矿1064万吨。原材料工业基础雄厚,氧化铝产能330万吨;电解铝产能80万吨;金属镁产能40万吨;焦炭产能1000万吨。

生物资源

截至2022年3月,运城市有陆生野生动物317种,其中,两栖类13种,爬行类20种,鸟类249种,哺乳类3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黑鹳、金雕、大鸨遗鸥、原麝等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鸳鸯、灰鹤、猕猴、各种隼、石貂、黄羊、大鲵(娃娃鱼)等35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苍鹭、池鹭等19种。

截至2019年12月,运城市林地面积4001平方千米,乔木林地面积约为2081.867平方千米,占运城市林地的52.04%;竹林地面积2.8平方千米,占运城市林地的0.07%;灌木林地面积1147.333平方千米,占运城市林地的28.67%;其他林地面积768.867平方千米,占运城市林地的19.22%。林地主要分布在垣曲、夏县、绛县、平陆、闻喜、永济等6个县(市),面积为占运城市林地面积的85.48%,其中垣曲县林地面积最大,面积为占运城市林地的26.71%。

运城地区的天然森林,主要分布在中条山区。在森林植被区划上,中条山地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其特点是以中生或半早生的松栎林为主,这两属植物占本区林地面积的60一70%以上。1986年,运城市地区有林地面积为1947.333平方千米。其中用材松面积为93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48.2%,防护林面积为214.667平方千米,占11%;薪炭林面积为4平方千米,占0.2%;特用林面积约为117.333平方千米,占6%;竹林面积为4平方千米,占0.2%;经济林面积为284平方千米,占14.6%;疏林面积约为227.333平方千米,占11.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218平方千米,占8.1%。森林总蓄积量741.7万立方米,其中成片林蓄积357万立方米,幼中林306.5万立方米,成林16.4万立方米,疏林34.1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384.7万立方米。

截至2022年3月,运城市有野生种子植物1291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水曲柳、榉树、野大豆等5种。其中盐湖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73科194属235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110种,以全草类、根类药材入药的居多。

截至2018年底,运城市共有4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2个。2023年12月,中国发布了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运城地区有5处入选,主要为山西历山豹重要栖息地、山西运城太宽河豹重要栖息地、山西平陆黄河三湾湿地大天鹅重要栖息地、山西永济伍姓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和山西运城盐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垣曲县东南部的历山镇和古城镇,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山原始森林。景区内各种野生动植物达2000种之多,素有“华北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野生动物猕猴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常年聚集着千百只野生中条猕猴;种植着百十种珍贵的历山野生植物;自峡谷深处流出的西峡河是娃娃鱼(大鲵)的栖息地。

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条山的中西端,运城市夏县东南部,总面积242.76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88.7%。保护区内拥有森林类型多样、森林面积、保存状况基本完好的栎类林,作为中国华北地区典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重要种质资源和基因库,对于整个华北地区森林经营和森林重建具有重要的价值。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下辖1个区、2个市、10个县。市政府驻地是运城市河东东街24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运城市常住人口为470.56万人,其中男性238.43万人,女性232.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7.1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2.53%,比上年末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89万人,出生率为6.14‰;死亡人口4.36万人,死亡率为9.26‰;自然增长率为-3.12‰。根据运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运城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2712人,占16.81%;15-59岁人口为3018752人,占63.23%;60岁及以上人口为953044人,占19.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4104人,占13.7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没有变化,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7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68个百分点。

民族

运城市属于少数民族散居地区,1990年,运城市第四次人口普查,汉族为490869人,占总人口的99.7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16人,占0.29%。在少数民族中,蒙古族17人,回族1244人,满族90人。截至2023年5月,运城有43个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2000余人,少数民族聚居村、社区19个。其中盐湖区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藏族、彝族等37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7%,回族占总人口的0.169%,满族占总人口的0.035%,蒙古族占总人口的0.018%,苗族占总人口的0.014%,土家族占总人口的0.011%,其它少数民族人口数均不足百人。

语言

运城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河东片解州小片。市内方言微有差异,可分五区:一、中区话,以运城城区话为代表;二、西南区话,以解州话为代表;三、东区话,以安邑话为代表;四、北区话,以三路里话为代表;五、东北区上王乡话。解州有[n]声母;其余四区没有[n]声母,“南怒挪”音同“兰路罗”。运城解州有[z]声母;其余三区没有[z],“扔”读[z]声母。

运城方言语音有以下主要特点。(1)没有入声韵,也没有入声调,古人声韵都演变为纯元音韵。(2)有一组齿唇音声母如pf、f、v。(3)来自古全浊的塞音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一般都为送气音。(4)古山臻两摄合口一等阳声韵拼精组,今读撮口韵。

宗教信仰

运城市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道教场所有2处,佛教场所有20处,例如洪福寺、报国寺、柏塔寺等。

佛教传入运城已久,远在唐代,运城市就有不少佛寺,如寺北村的报国寺、安邑的太平兴国寺、王范的招福寺、郑村的寿圣寺、静林山的天宁寺等。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解县佛教徒48人,其中女1人,安邑佛教徒32人,其中女20人,翌年,解县减至25人,安邑增至55人。日军侵占时期,永济万固寺住僧法圆法师任会长。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运城驻有山西佛教分会,由5人组成。历经战乱,建国初仅留四五。信徒时增时减,仍有百人左右。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前后,天主教传入运城。第一个神父是荷兰籍的梅神父,在运城建立教堂(今红旗路中段路北),以后又在教堂下设修女院、婴儿院(孤儿院)和天主医院(后改为天主诊所)。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前后,又在原王庄、畔南、陶上、陶村、寺北、龙居、解州和西张耿建立8座教堂。当时教徒不少,仅运城城内就有700人左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解县、安邑有教徒277人,其中女教徒102人。越年,教徒减至87人,其中女教徒41人。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运城解放前夕,荷兰的神父和荷兰籍的修女离运回国。运城解放后,教务由新绛教区代主教平子慎驻运城兼管。1983年,天主教设立爱国委员会。1988年,运城市有教徒140余人。

经济

综述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处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是山西省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区,是山西省优质粮食、果蔬、中药材、肉蛋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分别占山西省的25.5%、70%、20%、19.1%和26.3%,均居山西省首位。拥有7个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形成粮、果、菜、药、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和循环产业链条。此外,运城市工业形成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煤炭、炼焦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文化旅游等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3年,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23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位列山西省第五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58.1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025.8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占比为14.9∶41.1∶44.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445元,比上年增长5.9%。

2023年,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民间投资下降4.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1%。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住宅投资133.6亿元,增长3.6%。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6亿元,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3.0亿元,增长0.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9.2亿元,增长6.8%。其中,民生支出426.7亿元,增长8.4%。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55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78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增长9.0%。

第一产业

运城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以粮、果、菜、畜等为主,拥有23个“国字号”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拥有2个省级现代农业开发区,2023年第一季度,运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主要以农业、牧业和林业为主,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约为119.333平方千米,打造出了“夏鲜蔬菜”“绛州绿”“万荣果木香菇”“42度光照韭菜”“临猗白莲”等品牌,蔬菜及食用菌产值达到17.1亿元。水果主要以瓜果类为主,其采收面积达16.66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运城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数量有61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个、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12个,位居山西省第一,地理标志认证数量处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前列。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重点打造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打造有“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等优质农产品。

2023年,全年运城市农作物种植面积6540平方千米,比上年增长0.6%。粮食种植面积5411平方千米,增长0.4%。粮食总产量29.0亿公斤,增长0.8%。水果746.5万吨,增长4.1%。全年肉类总产量23.5万吨,比上年增长9.8%。禽肉产量4.8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34.3万吨,增长10.7%;奶类产量4.1万吨,增长14.3%。年末生猪存栏158.3万头,下降0.6%;生猪出栏226.1万头,增长9.9%。

第二产业

运城市第二产业形成以煤电铝材、煤焦化、金属镁、运输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新型材料等为主的产业集群,打造了大运、亚宝、丰喜等28个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运城市加快建设国家级铝镁合金产业基地、中西部精品钢基地和重卡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三大基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截至2023年10月,运城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78家,市级龙头企业325家,打造了晋龙养殖、天之润枣业、晋星牧业、华康药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了汇源果汁、象丰农牧、阳煤新科、温氏集团、牧原集团等大型企业落户。运城市形成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如临猗、永济、平陆、芮城、万荣、绛县等县的果品、饮品酿品加工,新绛、夏县、垣曲等县的蔬菜加工,盐湖、永济、闻喜、夏县等的县主食糕点加工,盐湖、夏县、万荣、芮城等县的中药材加工,盐湖、新绛、闻喜、夏县、永济等县的肉蛋制品加工,盐湖、临猗、夏县、绛县等县的功能食品加工。2020年,运城市农产品加工实现销售收入372.2亿元,居山西省第一位。

2023年,全年运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3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6%。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23.2%,非煤工业增长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9%,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3%。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25.5亿元,比上年下降5.9%;实现利税总额218.2亿元,下降6.8%;实现利润总额135.7亿元,下降6.2%。分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19.0亿元,增长8.9%;制造业6.7亿元,下降7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0.0亿元,增长66.1%。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82元,比上年增加0.4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1%,下降0.01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2.9%,比上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3.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34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5家),共签订合同额424.4亿元,完成总产值261.7亿元,增长2.2%。

2023年,全年运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892.7万吨,比上年增长3.1%;焦炭产量1530.4万吨,增长1.9%;发电量312.9亿千瓦时,增长6.3%;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54.1亿千瓦时,下降3.3%。全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3089.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2664.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9%。原煤消费下降2.1%,洗精煤消费增长3.5%,焦炭消费下降4.8%,电力消费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0%。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379.2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5.6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5%;第二产业用电 276.6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72.9%,其中,工业用电274.8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45.7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2.1%;城乡居民用电51.2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3.5%。

第三产业

运城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建设。2017年,运城市举办了首届关公国际旅游节,以“全球华人朝拜圣地,关公故里,大运之城,山西运城欢迎您”为内容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播出。重点打造盐池自然景观与关帝庙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龙头景区,推进关帝庙、李家大院争创5A级景区。永济、芮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国农民丰收节运城主场、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等宣传推广平台,成为运城市农产品对外展示的重要途径。

2023年,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运城市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8家,实施关公文化产业园、万荣飞云楼、闻喜博物馆等33个文旅产业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五老峰5A级景区创建和河东池盐旅游度假区、夏县泗交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全市每年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池盐文化旅游周、舜帝德孝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拓宽旅游客源。2023年,运城市重点监测的9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共计59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倍;实现门票收入7151.5万元,增长2.0倍;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6亿元,增长1.0倍。

服务业

2023年,运城市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02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6.6亿元,增长8.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4.4亿元,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11.0%;金融业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8.7%;房地产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1.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83.3亿元,增长2.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2.0%,利润总额增长0.7%。全年全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1.2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全年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4.4万件,增长18.9%;快递业务量17653.9万件,增长88.6%;快递业务收入12.5亿元,增长47.1%。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9.0亿元,增长9.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6.4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75.2万户。全市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07.9万户,增长8.9%。

国内贸易

2023年,全年运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3亿元,比上年增长 2.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9.8亿元,增长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0.5亿元,增长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49.4亿元,增长1.9%;餐饮收入80.9亿元,增长9.4%。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77.7亿元,下降0.6%。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4.7%,中西药品类增长6.5%,通讯器材类增长27.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4%,汽车类增长10.0%。

对外经济

2023年,全年运城市进出口总额103.4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其中,进口54.8亿元,下降0.3%;出口48.5亿元,下降15.6%。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87万美元。当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8家。

财政金融

2023年,全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73.5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91.6亿元,比年初增长18.4%。全年全市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544.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股票成交额1324.0亿元,基金成交额58.0亿元,债券成交额36.5亿元。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开户总数39.4万户。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46家,全年保费收入129.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2亿元,增长10.6%;人身险保费收入98.7亿元,增长7.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44.0亿元,增长20.8%。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0年8月,运城市共有12个省级开发区,在山西省11个市中数量最多。其中,10个为工业类开发区(运城、绛县、风陵渡、永济、河津、闻喜、稷山、新绛、垣曲开发区和盐湖高新区),2个为现代农业类示范区(万荣、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盐湖高新区),位于运城中心城区北部,前身为盐湖工业园区,创建于2003年,2006年获批为省级开发区。2017年3月,整合盐湖工业园区和盐湖区文化产业园。2018年11月,经山西省政府同意,更名为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1年5月,整合盐湖区城西机电化工产业园。2020年,完成工业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速79.3%。截至2021年10月,盐湖高新区管辖面积108.8平方千米,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产城融合及现代物流园、现代工业园“一区三园”空间布局,入驻企业4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3+1”主导产业集群。盐湖高新区先后获得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中国创新力园区、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佳、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重点企业

2023年11月,山西省公布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运城市141家企业榜上有名,上榜企业数量位居山西省第一。同年,运城市有4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分别是: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大运九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宏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1992年,位于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1号,是集“煤炭开采、原煤洗选、焦炭冶炼、焦油加工、炭黑生产、精细化工、碳新材料、自备电厂、铁路专线发运、物流商贸、国际贸易”等为一体的清洁环保型煤焦化工与碳基新材料企业集团,是山西省政府确立的“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是中国独立焦化行业的“旗舰企业”。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双强百佳党组织”“全国双爱双评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运城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9.7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和初中学龄儿童升学率保持在100%。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0.25万人。

2023年,运城市共有幼儿园1038所,小学610所,初中160所,普通高中67所,中等职业学校41所。全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21169人,在校生70857人,毕业生25357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4225人,在校生44742人,毕业生13888人。普通高中招生25612人,在校生86550人,毕业生29977人。普通初中招生51404人,在校生152221人,毕业生42286人。普通小学招生57948人,在校生336111人,毕业生51591人。特殊教育招生413人,在校生2549人,毕业生601人。在园幼儿数143112人。

运城学院创始于1978年成立的山西师范学院运城师专班,后更名为运城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与运城地区教育学院、河东大学(筹)合并组建运城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运城学院;201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确立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被确立为山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师范专科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80余项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截至2024年3月,运城学院占地总面积2.059平方千米,校舍建筑面积60.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07.80万册,电子图书101.05万册。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万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

医疗

2023年,运城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74个。其中医院263个,卫生院18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5个;全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7203人,其中,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4072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1378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3425张,其中医院24170张,卫生院7468张。截至2021年5月,运城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90637剂。

运城市中心医院创建于1947年,是运城市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由东、西两院组成,东院位于运城市河东东街3690号,西院位于运城市红旗西街173号。截至2024年7月,该医院有编制床位1500张,开放床位1975张。共设置临床科室55个,医技科室12个,行政科室35个,在职职工2223人。

媒体

2023年,运城市有广播电视台13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一百瓦以上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运城市全年移动电话用户536.4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75.2万户。全市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07.9万户,增长8.9%。2023年11月,山西省网络国际传播工作交流活动暨“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外媒记者行走运城”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运城市举行,来自土耳其、南非、越南等国家的主流媒体、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和自媒体人,围绕文旅融合、生态建设等议题,对运城市的稷山、新绛、永济、芮城等地开展为期4天的采访报道。

科技

2023年,运城市有专利授权量224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39件,增长48.0%。全年高新技术企业291家,同比增长14.6%;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398户,同比增长15.0%。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众创空间2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

文化

2023年,运城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4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25个,公共图书馆13个,馆藏图书175.9万册。

运城博物馆位于盐湖区魏风街,建筑面积23570平方米,展览面积15000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以《大河之东》——“古中国•新运城”为主题,分历史文化、革命风云和现代建设成就3个部分10个专题,展出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历史文化部分包括5个专题:华夏寻根专题展示了运城地区从人类起源到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遗迹和实物史料,重点突出了一缕曙光(世纪曙猿)、一堆圣火(西侯度用火)、半个蚕茧(西阴遗址蚕茧)、一尊方鼎(前庄方鼎)、一件荒帷(倗国墓荒帷)等。

体育

2023年,运城市共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7个,运动员在省级重大比赛项目中获得金牌24枚、银牌50枚、铜牌60枚。全年销售中国体育彩票7.8亿元,比上年增长36.1%。2023年3月31日,2022-2023赛季“亿动杯”中国篮球发展联赛(运城站)在运城市体育馆开幕,该比赛共汇集了北京首钢、广州龙狮、福建浔兴、山东高速、山西汾酒、上海交大男篮在内的6支队伍。开幕式结束后,山西汾酒控股和北京首钢进行了首场比赛,最终山西汾酒以76:69击败北京首钢。

环保

2023年,运城市完成当年造林面积8平方千米。全市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870平方千米。全年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含二级)天数为234天。运城市中心城区公园面积4.913平方千米;绿地面积27.24平方千米,比上年增长0.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21%。

社会保障

2023年,运城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76.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3.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8.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3.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4.0万人。运城市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13个,床位20009张。其中,老年人服务机构203个,床位19746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站2386个。年末共有5687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市低保资金3742万元;62781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1亿元。8752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40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256.6万元。

交通

综述

运城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境内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县县通高速,省际高速公路出口6个;市内高铁1小时达西安,2小时达太原,5小时达北京,已建成的浩吉铁路途径运城,连接蒙、陕、晋、豫、鄂、湘、赣等7省(区),是新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运城机场是山西省第二大机场,已开通北上广等30条国内航线。随着现代化、立体化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中国华北、中原、华中、华南、西北的联系和交流更加便捷。

公路

“十三五”期间,运城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09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03千米,普通国省干线1340千米,农村公路14152千米,路网密度113.5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居山西省第二。运城市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1689千米,完成率达100%;完成养护提质改造工程3960千米;完成撤并建制村等较大规模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139千米;完成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726千米;完成交通扶贫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17千米;完成其他项目1059千米。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345千米,完成危桥改造21座。

截至2024年3月,运城市先后实施了运三高速公路三门峡公铁黄河大桥连接线与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该工程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十二横十二环”的重要出省通道。在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建设中,临猗黄河大桥是整个工程中的控制性节点工程,该桥创下了4项“世界之最”,单桥耐候钢使用量5.7万吨,是世界上单体耐候钢使用量较多的桥梁之一;连续顶推总长度3816米,是世界上连续顶推长度最长的桥梁之一;单联最大顶推长度1912米,是世界上顶推长度最长的桥梁之一;顶推同步控制千斤顶数量可达66台,是世界上顶推同步千斤顶数量最多的桥梁之一。

2023年,运城市公路通车里程16572.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33.6千米。全年公路客运量370.8万人,比上年增长43.1%;公路货运量20569.6万吨,比上年增长35.3%。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5.1亿人千米,比上年增长92.1%;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594.1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64.2%。

铁路

截至2022年6月,运城市境内大西客运专线、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浩吉、侯西横穿东西,铁路路网纵横交错,运城与太原、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2小时互通,晋陕豫重要城市和旅游地3小时到达。

蒙华铁路(简称“浩吉”铁路)被列为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的80个示范项目之首,于2019年9月28日开通运营。蒙华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浩勒报吉南站,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七省区,终至京九铁路吉安站,线路全长1814.5千米,设计为国铁Ⅰ级铁路,全线设车站80座,规划输送能力超过2亿吨/年。蒙华铁路山西运城段途径运城市辖区的河津市、万荣县、临猗县、盐湖区和平陆县,全长132千米。沿线设车站5座,分别是河津西站、万荣站、临猗站、运城西站和平陆站。其中运城西站位于运城市盐湖区车盘镇东膏腴村、郑费村、中凹村,起讫里程为DK606+000,结束里程为DK608+600,总长度2.6千米,占本工区管段线路的21.58%。

航空

运城市机场主要有运城盐湖国际机场、芮城新南张机场等。运城盐湖国际机场原名运城机场,于2005年2月建成通航,跑道长3200米,宽45米。有两座航站楼,面积共5.5万平方米,廊桥13个,20个停机位。飞行区等级为4D,改扩建完成后,飞行区等级由4D升级为4E,可起降B777-300ER以下系列机型。

截至2023年末,运城盐湖国际机场共开通了运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成都、长沙、昆明、哈尔滨、三亚、海口、厦门、桂林、武汉、天津、沈阳、南宁等35个城市,共30条航线。全年民航旅客运输量21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倍。2023年,运城盐湖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19万人次,在中国259个民用运输机场排名第70位,是山西省第二大机场。

公共交通

截至“十三五”末,运城市公交车辆达1780部,新增794部,公交线路达174条,新增66条,车辆、线路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80.5%、66.0%。其中,中心城区公交车辆达720部,增加97.8%;公交线路36条,增加80%;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公交专用道7.6千米。

人文

综述

运城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蚩尤、尧、、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运城的历史文化,大致可分为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俗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运城有全球三大盐湖之一的运城盐湖、德孝文化起源地舜帝陵、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海内祠庙之祖万荣后土祠、东方壁画艺术宝库芮城永乐宫、《西厢记》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慈善世家万荣李家大院、闻喜裴氏“中华宰相村”等等。此外,运城市本地美食有张店羊汤、北相羊肉胡卜、菊花鱼等。

饮食

运城市民间饮食以小麦、谷子、玉米为主,黍子、豆类、红薯为调剂补充食物。一般夏、秋季一日三餐,冬、春季一日两餐。早饭多是蒸馍、米汤或面汤;午饭是蒸馍、面条。夏、秋季以韭菜、大葱、黄瓜、南瓜、茄子、西红柿、土豆为主。冬、春季以胡萝卜、白萝卜、白菜、干辣子、葱、蒜、土豆和腌制的各种咸菜、酸菜为主。

习俗

永济背冰,俗称“亮膘”,发源并流传于永济市西南35千米处的长旺村。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北征攻打蒲津渡,清军将领强拆民房,准备当太平军攻城时点燃木料架构防御体系。起义军部将相福录(永济长旺村人)献策下黄河凿冰,然后背冰块灭火破城。相福录解甲归田后,在春节时节,组织本村民众闹社火模仿当时的背冰战斗场景,以展示“天不怕地不怕”精神。自咸丰年间沿袭至今,一般在春节、元宵节表演。“背冰”这一民间习俗,其主要表演动作有下河、破冰、匍匐前进、刀枪不入等,演技上没有难度,便于百姓参与。

旧时焰火在农历“二月二”火神庙会的夜间举行,绑有彩楼、庙字,栽两排老杆。解州西关和安邑池波堰火神庙每年放火1次,一般有“老和尚敲钟”“二羊顶角”“葡萄串”“金裠捣米”和各种花筒。夜晚施放,先是起火代炮,击着老杆花筒。接着火花走向第2、第3老杆,自动点燃杆上炮火。“老和尚敲钟”老杆,即用纸炮打开“寺院”门,老和尚出门敲钟数下,接着火花飞溅。待“寺院”全部烧毁后,火又转向另一杆,直至数十个杆全部放完。因这种焰火危险性大,以后逐渐被纸花筒代替。新中国建立后,经常于正月十四晚在城区广场举行规模较大的焰火晚会。

农历四月初八是解州镇传统的古庙会。它源自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是当时重要药材和物资集散地。庙会期间举行的“关帝巡城”活动,最早始于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年—公元1119年),庆典多有“恭请神架绕境祈安降福”的仪式活动,多邀聘民间技艺团体助阵表演。

关公文化旅游节是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是关公故里每年都要举办的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1990年起,每年金秋时节在运城举办集旅游、文化、民俗、经贸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商旅活动—关公庙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山西省的重要文化活动。届时,会举办“金秋大祭”、设祭坛、齐三牲、鸣鼓乐、着古装,还有“关帝庙主委联谊会”“关公文化论坛”“经贸洽谈会”“精品旅游线路游”“运城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活动。

艺术

绛州鼓乐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因新绛县昔称绛州而得名。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成雏形。绛州鼓乐乐种颇多,其中以花敲鼓、穿箱锣鼓、车鼓称著。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以板、锣等乐器,其演奏法归纳起来有击鼓心、敲鼓边、顶鼓帮、磨鼓钉、搓鼓棰、碰鼓棰、磕鼓环、蹭鼓皮、滚鼓棰和打鼓架等十多种。

软槌锣鼓

软槌锣鼓,是流传在万荣县皇甫乡高家庄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锣鼓表演,因鼓槌用麻绳特制而得名。民间相传起源于西汉初年。软槌锣鼓的特点是鼓槌为麻绳制作的软鼓槌。高家庄软槌锣鼓有七回曲牌,大多以战事命名,如三关点帅、双关战、风雪战、杀鼓等。软槌锣鼓的锣重量大,表演难度大,技巧高。

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乱弹戏”,是中国梆子声腔中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蒲剧擅长用特技和大动作表演刻画人物形象。蒲剧仅特技绝活就有30余种,其中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鞭子功、跷功等表演技巧。

锣鼓杂戏

锣鼓杂戏又名“铙鼓”“杂戏”,是流传于山西南部,以临猗、万荣为中心,在运城广大乡村流传的一种古老的仪式戏剧。它与民间信仰结合,依附于祭祀仪式,以驱凶纳吉、祈福禳灾为目的,具有浓郁的宗教祭祀色彩。锣鼓杂戏的音乐唱腔、表演、乐器设置保留了金、元杂剧的早期形态。唱腔为吟诵,偶尔唱之,字多腔少,角色均属男性,衣分行当,每剧数十人。无弦乐,由铜锣、钹鼓、唢呐等组成,主奏为大鼓,表演程式化,动作台步亦有固定程式。锣鼓杂戏的剧目以历史故事与神怪故事为主。

刺绣

清末,运城市境内已有大型刺绣品。收藏在博物馆据今100多年的《郭子仪拜寿》大型刺绣被面,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民国以后,刺绣品主要是装饰穿戴和日常生活用品,衣服的领口、袖口、裙带、鞋帽等,图案纹饰有风凰戏牡丹、莲花翠鸟、松鹤长寿、狮子滚绣球、百花争艳等,七十年代,人们开始注重多种针法的刺绣。主要有斜针绣、平针绣、缠针绣、打籽绣、散针绣、套扣绣、盘针绣等。八十年代,机器刺绣逐渐代替手工刺绣。

剪纸

明清两代,剪纸已在运城流行。新中国建立后,每逢传统佳节、婚丧嫁娶、生日寿辰,妇女们都要剪出各种图案装饰点级卧室庭院,内容大致可分为人物、走普、花鸟、虫草、亭台楼阁、寓言童话等。

雕刻

雕刻在运城市流传的种类有银睢、铜雕、玉雕、木雕、石雕、砖雕等,内容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其中又以木雕、石雕最多,民间多见于祠堂庙宇和民房的挑梁,栏杆、门窗、家俱以及碑碣等。运城市博物馆保存的雕刻品有:唐朝的禽兽葡萄镜、宋代的双星铜镜、明代的铜佛坐像、清代的银盘、银扁形簪子、银小寿星、钢小八仙、铜狮子等。

地区象征

运城市市树为国槐。国槐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属于大乔木豆科。和侧柏一样,国槐也是生命力较强的长寿树,古时有三公宰辅之位、科第吉兆的象征。

运城市市花是月季、菊花。月季,别名月月红、月月花等,蔷薇科蔷薇属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自然花期5至11月,花大型,有香气,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地被月季等。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名列“花中四君子”。菊属植物原产地以中国为中心,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与俄罗斯远东等地亦有分布,在欧洲仅有极少分布。最早的菊花主要由中国安徽、湖北、河南等地长期人工选择天然种间杂交中的一些特殊变异类型而来。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4月,运城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205处,其中国家级保护文物102处、省级保护文物110处、市级保护文物71处、县级保护文物2954处,国保数量居中国地级市首位。

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关帝庙景区曾先后荣获“山西十大旅游品牌单位”“山西省十佳优秀旅游景区”“中华旅游文化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12月,关帝庙已初步形成了“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三关文物旅游景区。其中关帝祖庙始建于陈末隋初(公元589年),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物。

西侯度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的西侯度村,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与河面相望。西侯度遗址中发现的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为人们揭示了人类早期的生活面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12月,运城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8项、省级153项、市级361项、县级830项,国家级传承人19名、省级180名、市级665名、县级1026名,现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1个(稷山传统面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个(临猗眉户)、省级大师级工作室1个(绛州澄泥砚蔺永茂大师工作室)、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19个、非遗文创研发基地1个。

绛州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在中国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绛州澄泥砚的传统制作最早可溯源至秦汉。魏晋南北朝间,澄泥砚以“绛州烧造最佳”著称于世。绛州澄泥砚较之其它的石雕砚种,其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它是取绛州汾河泥做原料,经特殊焙烧工艺制成的。需经采泥、澄泥过滤、绢袋压滤、陈泥等几十道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

董永故里在万荣县皇甫乡前小淮村,董永是西汉人,距今两千多年,董永与田仙的故事历史悠久。董永勤恳种庄稼,又孝顺父母,家住田家窑的田仙姑娘听说后,心生爱慕,后来两人成婚。田仙姑娘心灵手巧,后来传说逐渐演变成天仙女。天仙姑娘为了给董永还债赎身,日夜织布,终于织好了锦缎,还清欠债。人们都敬佩她,以后青年男女结婚,都要做“合婚布”,这一婚俗在运城地区深入人心。董永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所生活的那个村子叫成槐树院。

地方特产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运城市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6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个。其中人文景观有后土祠(中华祠祖)、傅作义故居、舜帝陵景区等,自然景观有五老峰、运城盐湖(中国死海)、大天鹅景区等。2023年,运城市重点监测的9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共计59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倍;实现门票收入7151.5万元,增长2.0倍;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6亿元,增长1.0倍。

重要景点

后土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的黄河岸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中华祖祠”“海内祠庙之冠”之美誉。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依峨嵋岭,西临汾黄岸,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268平方米,祠里有山门、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宋真宗碑廊等建筑。史书上曾有“皇天后土”的记载。自轩辕黄帝在这里“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9位皇帝24次在这里祭祀。汉武帝8次巡幸河东,就6次到这里祭祀,并留下了作品《秋风辞》。

舜帝陵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运城市西北的鸣条岗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舜帝陵冢启于禹时,舜帝陵庙始建于唐,是景区内建造早、规模大,最具影响力的文物古迹。舜帝陵景区占地1.185平方千米,分为景区和陵区。景区由舜帝广场、神道、百花园、植物园、历山、条谷苍野、雷泽湖、妫汭河以及游乐场、猴山等组成。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省永济市。鹳鹊楼因唐代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而出名。

五老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永济市东南13千米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处。1992年11月,被林业部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1月,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法定资源保护面积300平方千米。2011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周易》成书之前,这里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五老峰主景区面积30平方千米,由玉柱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棋盘峰和太乙峰五座主峰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

运城盐湖位于中国山西晋南盆地,面积约132平方千米,已有四千多年的开发历史。由于其盐水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景区位于盐湖湖中心区域,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垣曲历山景区位于垣曲县历山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历山森林覆盖率达90%,境内各种植物多达1400多种,其中有8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植物。垣曲历山景区有8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有野生动物达330余种,占山西境内动物种类的80%以上。有3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鹳、金雕等9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鹭、大天鹅、猕猴、娃娃鱼等29种。

对外交流

国外友好城市

国内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古代

近代

现代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