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纪念碑亭

更新时间:2023-12-04 17:58

“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纪念碑亭,是1985年由全日本文化团体联合会、日本奈良县文化协会联盟会、日本橿原市文化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洛阳分会三个单位等团体在中国洛阳紫微城应天门遗址处建立的纪念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的碑亭,以示纪念与敬仰。

历史渊源

该碑纪念隋唐两代到访国都洛阳的遣隋使、遣唐使,如遣隋使小野妹子、高向玄理、南渊请安、犬上御田锹、矢田部造等,遣唐使 坂合部石布、津守吉祥、守大石、坂合部石积、粟田真人、坂合部大分、山上忆良任大通事、多治比县守、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玄昉、多治比广成、井真成等。

遣隋使

有隋一代的日本遣隋使共有5次。若再加上隋朝派往日本的使节1次,则见诸于文献的往来就达6次之多,其频繁程度超过被誉为古代中日关系黄金时期的唐代。其中,日本派遣到访洛阳的使节共4次,分别为第二、三、四、五次。隋朝派往日本的1次使节也从洛阳出发。下为到访洛阳的遣隋使:

◆第二次遣隋使

大使 小野妹子出发时间为607年七月,于当年年内朝见炀帝,地点为东京洛阳。大业三年(607)九月炀帝至东都之后,未见移动的记载,故炀帝接见倭使以及翌年三月接见百济、倭、赤土等国使者当在东都。由于赤土国是与倭国、百济一同朝贡的,故裴世清被派遣赴倭也当在三月。可见,隋使裴世清于大业四年三月出发、当月即到达百济、四月至倭国,也在约一个月的时间内,从隋来到了倭国。

◆第三次遣隋使

大使 小野妹子出发时间为608年九月,朝见炀帝的时间不详,地点为东都洛阳,随行者较为著名的有高向玄理。隋炀帝大业四年九月至大业五年正月戊子(十日)启程赴大兴之间,一直居留在东京洛阳。大业五年二月辛丑(四日)在于阌乡接受赤土国的朝见,戊申(十一日)回到京师。虽然目前我们不清楚推古天皇十六年(608)九月出发再次赴隋的小野妹子一行的路途安排,但由于是伴随裴世清赴隋的,故于大业五年正月戊子(十日)之前应该可以到达东京。也就是说,炀帝接见小野妹子的地点在东京洛阳。小野妹子于第二年九月启程回国,但随行的8名留学生、留学僧并未同时回国,而是留在东京洛阳学习。本次遣隋使更重要的目的则在 于派遣留学生 、学问僧赴隋留学 ,汲取先进文化, 特别是引进佛法。这次也是以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 因此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 。如留学僧志贺惠隐,南渊请安学习了三十二年,留学生高向玄理更是在华留学长达三十三年,直至唐太宗贞观年间才回国。这些留学生留学僧广泛汲取中原先进文化,回国后对于日本政治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第三次遣隋使历史意义非凡。

◆第四次遣隋使

大使 不详出发时间609年,朝见炀帝的时间为610年正月27日,地点在东都。炀帝于大业五年三月己巳(二日)开始西巡,九月癸未炀帝返回长安,十一月丙子至东都之后,一直居留在东都。因此,推古天皇十七年九月之后赴隋朝贡的倭使,具体至隋的时间虽不详,但从朝见炀帝的时间为大业六年(610)正月己丑(二十七日)来看,朝见地点不是大兴,而是在东都洛阳。

◆第五次遣隋使

最后一次遣隋使于推古天皇二十二年(隋大业十年,614)六月出发,以犬上御田锹、矢田部造为正副使,地点在东都洛阳。犬上御田锹等翌年七月,偕同百济使者回国。此次遣使之事不见隋朝方面的相应记载,然而从《日本书纪》详细记录了遣使的年月日、使节姓名及返回日|本的具体时间等情况来看,614年遣隋一事当属事实,为日本第五次遣隋使。这次随来的留学生、学问僧有惠光、惠日、灵光、胜鸟养、惠云等。

遣唐使

有唐一代的日本遣隋使共有19次,因故中止者3次,实际成行16次。但有1次仅抵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有2次是作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另有1次是因入唐日使久客未归而特派使团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因此实际上名副其实的遣唐使是12次。而盛唐时期(650-755年)的遣唐使则共有8次。其中到访洛阳的遣唐使共6次,分别为第四、五、七、八、九、十次。下为到访洛阳的遣唐使:

◆第四次遣唐使

大使:坂合部石布 副使:津守吉祥 来华时间:659年7月(齐明女皇五年七月) 回日时间:661年5月(齐明女皇七年五月)

该批遣唐使团由于船漂到南海尔加委岛,大使被人所杀,副使一行于闰十一月到洛阳觐见高宗皇帝。

◆第五次遣唐使

大使:守大石 副使:坂合部石积 来华时间:665年12月(天智天皇四年十二月、唐高宗麟德二年) 回日时间:667年11月(天智天皇六年十一月)

665年二月,唐高宗便从长安来到洛阳筹备封禅之事。十月前往泰山,次年正月返回东都后接见了该批遣唐使。

◆第七次遣唐使

执节使:粟田真人 大使:坂合部大分 副使:巨势邑治 来华时间:702年6月(文武天皇大宝二年六月) 回日时间:704年7月(文武天皇庆云元年七月)

由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日本关系不甚融洽。于是遣唐使船在7世纪70年代到8世纪60年代这一百年间,改取南岛路。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粟田真人率第7批遣唐使,改由南岛起航,登陆后顺隋唐大运河抵达洛阳。当时武则天西巡长安,于大明宫麟德殿接见了该批使臣。703年十月随武则天返回神都。次年七月归国。

◆第八次遣唐使

来华时间:706年(中宗神龙二年,日本庆云二年)回日时间《册府元龟·朝贡三》记载,中宗神龙二年(庆云二年)“二月日本国遣使来朝。”

◆第九次遣唐使(不计神龙二年则为第八次)

押使:多治比县守 大使:大伴山守 副使:藤原马养 随行: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 来华时间:717年3月(元正女皇养老元年三月) 回日时间:718年10月(元正女皇养老二年十月)

开元五年(717年)二月唐玄宗至东都,该批遣唐使于九月底抵达洛阳城,在紫微城应天门受到唐玄宗的接见。储光羲《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天中:指洛阳,唐朝的东都。古代认为北斗星是天之正中,洛阳居北斗星下为地之正中,玄宗前期多居洛阳接见各国的朝拜。如唐·许浑《洛中游眺贻同志》:“康衢一望通,河洛正天中。”由此进一步印证了该批遣唐使来洛阳朝见的史实。

◆第十次遣唐使

大使:多治比广成 副使:中臣名代 来华时间:733年4月(圣武天皇天平五年四月) 回日时间:734年11月(圣武天皇天平六年十一月、八年七月)733年4月,第九次遣唐使团从日本的难波港出发,经历了4个月的海上航行,入唐时恰逢长安饥荒,唐玄宗正前往东都洛阳避灾,直到734年4月,使团才前往洛阳,完成朝贡。

◆第十一次遣唐使

大使:多治比广成 副使:中臣名代 来华时间:735年三月 回日时间:735年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735年),春,三月,唐玄宗在洛阳接见了日本遣唐使。接见地点在洛阳应天门城楼。是年秋,他们启程回国。

建制沿革

1986年10月24日,纪念碑在应天门遗址(当时应天门遗址位于周公庙内)落成。

1987年,立于应天门遗址北侧;

1993年,日本又捐建了碑亭,连同纪念碑搬迁至应天门遗址东侧。

但无论北侧和东侧,当时皆在洛阳周公庙院内(洛阳周公庙的西至紧临定鼎南路,应天门遗址大部分在周公庙院内)。

应天门复原保护工程开始后,根据工程需要,拆除了纪念碑亭,2016年又恢复至周公庙院内。

2020年底,经由李亚书记亲自指示,市文物局、周公庙博物馆协调市文保集团共同将该碑移至应天门正南门前路口东侧。

建设方

发起方

全日本文化团体联合会会长、奈良县文化协会联盟会长、橿原市文化协会会长、文学博士户田守亮先生

出资方

日本国奈良县橿原市文化协会

立碑者

日本奈良县遣隋遣唐使显彰委员会、日本国奈良县橿原市文化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洛阳分会三个单位

建筑形制

纪念碑正面刻“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13字,背面刻碑文107字及文末署名。

纪念碑外建有石亭一座,用以贮存。

石亭呈八边形,各个出檐处皆置有龙首,顶部为多重莲花状攒尖顶,八边额枋上皆有两根枋材斜向对置形成曲脚人字栱。总体外观略似于日本天皇高御座。

碑文内容

纪念碑原文:“噫伟哉偲大业遣隋遣唐之使节萬山险峻船行渡波涛至皇城洛阳求香高知识命燃行百动勉学之心在三宝身在洛阳想抱心友情之契归心欲文化传遵遣隋遣唐之使节偲苦难伟行而赞称其功洛阳九都之地唐代洛阳城宫城应天门天高仰见处显彰情热成碑。”

“噫伟哉!偲大业遣隋遣唐之使节,万山险峻船行渡波涛至皇城洛阳,求香高知识命燃行百动,勉学之心在三宝,身在洛阳,想抱心友,情之契归,心欲文化。传尊遣隋遣唐之使节,偲苦难伟行而赞称其功,洛阳九都之地,唐代洛阳城宫城应天门,天高仰见处显彰情热成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