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玺

更新时间:2023-07-24 14:13

行玺是指秦、汉时皇帝发布诏令、使用玉玺的特定称谓。秦代以前,凡印皆可称玺,自秦以后,只有帝王之印可称玺,其他人的印皆称印或章。

历史渊源

《汉书·霍光传》:“(昌邑王)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 汉 初有三玺,天子之玺自佩,行玺、信玺在符节台。”《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赤绶” 刘昭 注引 汉 卫宏 《汉旧仪》:“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皇帝行玺,凡封之玺赐诸侯王书;信玺,发兵徵大臣;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天地鬼神。”《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三年》:“ 凉州军士张冰得玉玺,文曰‘皇帝行玺’,献于张寔 ……遣使归于 长安 。”

详细介绍

行玺,即发布诏命所用的印信。这其中的“玺”字是有文章的。先秦时,凡印章,不论是帝王的,还是臣民的,都可“玺”。秦始皇称制后,为强调皇帝的权威,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称“朕”(以前人人都用的自称);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称“诏”、称“制”;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称“玺”。臣民的凭信物只能称“印”、称“章”。从此,“玺”这个名称成为御用印信的称谓。

汉承秦制,在玺印的规定上稍有宽缓,皇后、诸王印信也称玺,但基本上仍相沿旧制而不改。汉家天子玺印较秦玺为多,史载汉天子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皇帝行玺,是发布诏令、册封诸侯王用的。皇帝信玺,是征召大臣、调兵遣将用的。天子行玺,是策拜外藩、祭祀天地鬼神用的。其他帝玺的使用也各有制度。

汉皇玺印虽多,却早已失传,今不得见。这次在南越王墓中共清理出土二十三颗印章,也唯有这颗“文帝行玺”金印称“帝”、称“玺”。迄今为止,它是今日唯一得见的汉代“帝玺”,这就弥足珍贵了。

“帝”、“玺”两字特别引人注意还有另一缘故,因为其间隐蕴着一部古代的汉越关系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