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更新时间:2023-03-22 14:07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学派,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发展背景

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神秘主义受到挑战。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些主张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代表人物及观点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对行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方面。刺激是指外界环境和身体内部的变化,如光、声音、饥、渴等。反应是指有机体所做的任何外部动作(外部反应)和腺体分泌(内部反应)。反应有先天反应和习得反应两种。复杂反应和动作技能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学会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时代精神

客观主义潮流。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神秘主义受到挑战。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贡献和局限

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