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

更新时间:2024-06-13 21:37

自然之友注册成立于1994年3月31日,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民间环保组织

组织简介

自然之友基于其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实现核心战略目标:“发现、培育、支持更多的绿色公民,并推动更多的自组织环保行动”。将工作领域聚焦在以下三项核心能力上:法律与政策倡导、公众参与、环境教育。

愿景

◎ 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分享安全的资源和美好的环境。

使命

◎ 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核心价值观

◎ 与大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权利;

◎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健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政策倡导

环境法律与政策倡导行动致力于通过个案的实践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中信息公开的力度,扩展公众参与的空间;推动公众参与环境立法政策制定;通过司法途径有效保护环境

主要工作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民间行动支持网络:聚焦大气、水、土壤和自然保护区等核心议题,以自然之友为主题发起至少20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截至2016年1月),通过个案及民间行动网络的建设,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

深入推动重要环境立法与决策:深度参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扩大;推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案的有效修改。

重金属污染法律倡导:通过开展实地调研网络学习交流,提高NGO在重金属污染领域的法律倡导能力,推动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解决。

推动大气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2013年起,通过递交申请书、信函、会谈等方式先后推动京津冀及全国大气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2014年,重点推动大气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及排污企业信息全面公开。

精彩案例

守护长江鱼:通过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向国务院申请最终裁决、两会提案等方式维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为保护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及其栖息地建言。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2011年10月,在长期关注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背景下,自然之友作为原告方之一,推动云南曲靖铬渣污染案正式立案,进入诉讼程序。此案被称为“民间公益诉讼第一案”。

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调查福建南平非法采矿造成的生态损害事件,并联合福建绿家园提起公益诉讼,该案于2015年5月15日在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受理,成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

公众行动

在公众参与环保行动领域,自然之友整合了大气、低碳、垃圾等多个公众参与类项目团队,成立了全新的“公众行动中心”,致力于开发一系列低入口、高出口的“行动产品原型”,并通过不断迭代升级,为各地环保行动者提供更多“面对真问题”的有效支持。

城市垃圾减量

“垃圾围城”已成为环境议题中紧急且重要的挑战之一。突围垃圾问题,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垃圾管理规划。

自然之友致力于推动以“减量”为本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公众教育、试点创建与调查研究,探索垃圾干湿分类、循环利用等前端减量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后端处理模式,推动有利于垃圾问题解决的垃圾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支持性机构的发展。

我们的工作

1.环境教育:通过推广《零废弃与生命》中小学校本选修课,举办公众课堂、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公众环境教育;

2.社区垃圾善治:联合企业、政府、传媒等各界力量推动垃圾减量的公众参与;试点“零废弃”社区及家庭垃圾减量新模式;

3.调查研究:调查垃圾危机的真实问题和症结所在,研究垃圾管理流程的优化解决方案;

4.政策倡导:呼吁政府有效实施垃圾干湿分类并完善相应的运输处理系统;

促进垃圾管理政策及循环经济政策层面公众参与平台的形成;

5.推动零废弃联盟发展:搭建公益组织和公众代表的合作平台,发起联合行动,推动垃圾问题的解决。

我们的主张

1.前端减量

“前端减量”是减少未来垃圾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包含“3R原则”:Reduce(源头减量)、Reuse(重复使用)、Recycle (回收利用)。

自然之友引导公众遵循3R原则,从生活细节入手,实践垃圾减量;倡导相关行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从产品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同时呼吁政府,将垃圾管理的侧重点末端处理转变为前端减量。

2.干湿分开

湿垃圾”(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的一半以上,如果干湿垃圾混合收集处理,会造成回收困难,大量土地浪费以及更严重的二次污染。单独存放、收集、运输,并用堆肥等生化方式处理“湿垃圾”,才能使其物质能量回归自然循环,真正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低碳家庭实验室

“宜居要好房,好房要节能”,自然之友低碳家庭议题通过民间团体主导、公民行动、专家指导、社区参与的多方合作模式,积累可推广的“低碳家庭”样本,形成“低碳家庭”的能效标准,向社区、企业、学校推广建筑节能的方案,探索通往低碳宜居城市的路径和公民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我们的工作

联合各地志愿者,在北京、南京、上海、厦门、河南开展居民家庭用电情况调查及阶梯电价政策调研,以社区学习工作坊等形式传播居家节能的知识及做法。

3年间,在北京地区共招募42户参与节能改造的家庭,邀请专家与家户合作,量身打造节能改造方案,并举办节能改造工作坊、节能建筑参访等活动,对试点家庭节能改造后的能耗进行测量及数据统计,最终实现平均每户节能30%的效果。

每年大暑至小暑,都有众多志愿者参与“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倡导并监督夏季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为城市公共建筑寻找节能空间,同时透过个体的参与反思人们的生活方式。

2014年,15座城市联动开展“我为城市量体温”活动,共得到有效测量数据600余条,并向公共建筑的管理者发出有效控制室温的倡议。

蓝天实验室

雾霾深重,保护自己的健康,戴上口罩远远不够;河流发臭,关上窗户,也不是长久之计。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必须由每个人积极参与来创造。

2014年9月起,自然之友联合达尔问环境研究所,以发动公众广泛参与、科学地探讨环境问题为主线,开展“蓝天实验室”与“清河调研”的探索与尝试。

“蓝天实验室”是一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检测大气污染和开发应对雾霾方法的创新行动方式。口号是“科学地与雾霾相处”,通过实体实验室与公众参与行动的结合,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防护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发布,帮助公众把“遥远的数值”转化为生活的点滴行动,推动空气污染问题的长期解决,寻找减轻雾霾的公众参与方式。

蓝天实验室已开展“出行方式选择与PM2.5”测试、带着空气检测器回家过春节、自制空气净化器讲师培养、空气与健康公众讲座、家中植物滞尘实验等活动。

2014年6月5日,由自然之友与26名志愿者共同发起的专业环境教育机构——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正式宣告成立。盖娅自然学校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的“环境教育”团队为基础,通过课程、师资、基地三部分的持续探索与实践,推动更有效的体验式环境教育和亲子环境教育,拓展自然之友在环境教育领域的专业性、引领性与影响力,培育更多未来的绿色公民。

我们的工作

自然体验师培训:在城市中为感兴趣的公众提供自然导赏、自然解说、讲座、亲子活动等;

◎ LNT无痕山林讲师培训:山野驴友的户外环境课,以“尊重”和“最少冲击”为原则的户外活动培训;

◎ 步道学培训:培训一批具备步道调查与基础资料搜集能力的学员,对北京周边的步道进行步道课题的调查与体验;

◎ 盖娅冬夏令营:通过绿色生活营、亲子交流营等主题营地活动,建立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结,唤起参与者对大自然深沉的爱,使其增强环境意识,提升行动意愿和能力;

◎ 研发环境教育课程及出版物:引进并研发适用于本土的环境教育读本和课程,让环境教育更专业、更丰富、更深厚;

◎自然教育中心:与保护区合作营造环境教育和自然学习基地,包括自然学习游览与生态营地、绿色工作假期;与北京市园林局合作规划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开展盖娅·沃思花园生态建造,使其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的营地。

出版图书

绿色行动

20多年来,自然之友持续支持各地的绿色公民行动,各地志愿者小组直面当地环境问题,开展流域调查、古树保护、低碳社区建设、绿色出行倡导、公众环境教育等行动。这些志愿者小组多数已成长为中国民间环保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6年7月,自然之友在全国有22个志愿者小组,包括武汉小组、襄阳小组、长株潭小组、广州小组、上海小组郑州小组、南京小组、深圳小组、杭州小组、福州小组、厦门小组、郴州小组、苏州小组、绍兴小组、新乡小组、无锡小组、平湖小组、海口小组、野鸟会鹤壁分会以及位于北京的3个主题兴趣小组

自然之友根据各地会员的实际需求,通过蒲公英小额资助、会员小组学习网络、会员开放日、环境信息可视化培训、自然讲堂等形式支持各地绿色公民的行动。

历史回顾

【“玲珑园会议”】1993年6月5日,梁从诫杨东平梁晓燕王力雄等开明知识分子在北京西郊“玲珑古塔”下举办了第一次民间自发的环境讨论会——玲珑园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自然之友的正式成立。

【滇西北天然林滇金丝猴保护】1995年,自然之友开始关注云南德钦县原始森林被砍伐而危及滇金丝猴生存的问题。除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事实,向中央有关领导写信呼吁外,还实际参与了滇金丝猴和滇西北天然林的救助活动,最终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藏羚羊保护】1995年,自然之友开始关注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问题。除积极支持杨欣建立“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外,还邀请扎巴多杰来京向社会各界介绍他们反盗猎的情况,引起强烈反响。1998年秋,梁从诫为藏羚绒贸易问题致信英国首相布莱尔并得到对方积极回应。1999年2月,梁从诫就藏羚羊保护致信国家林业局,直接促成了“可可西里一号行动”。

【首钢搬迁】1997年,梁从诫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建议首钢停止2160工程并部分逐步迁出北京》的提案。2004年初,他作为北京市奥申委生态环境顾问,又在有关会议上强调此事。2005年,首钢搬迁正式启动,2010年基本完成。

【培养环境教育骨干力量】1997年 - 1999年,自然之友组织教师团队赴德国考察并学习环境教育理念。这批教师在回国后成为第一批环境教育骨干力量,仍活跃在环境教育领域。

【关注西南水电开发】2004年,针对西南地区的“跑马圈水”运动,自然之友和多家机构共同提出三大建议,呼吁立即停止怒江梯级开发计划。

圆明园环评听证】2005年4月1日,自然之友和多家民间组织联名呼吁圆明园管理处尽快委托具备资质的环评部门针对“圆明园湖底大面积铺设防渗膜”一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促成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公众参与的环境事件听证会,这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召开的环境听证会。7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必须全面整改。

【26度空调节能行动】2004年,自然之友和北京地球村等六家组织发起并组织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这一行动一直持续到2007年,当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度。

【环境绿皮书】自然之友从2006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中文版10册和英文卷8卷,累计发行量50000余本。环境绿皮书成为中国环境状况和发展态势的民间记录。

【5.12震后援助】2008年“5.12”大地震后,工作团队和会员、志愿者广泛动员,多方汇集资源,三年间持续进行了八项救灾、援助、倡导工作。历经三年设计建设了灾区援建工程——壹基金-自然之友茂县黑虎绿色小学,将环保节能的建筑理念与环境教育课程引入当地。

【自然之友20周年】2014年6月5日,自然之友举办“绿色公民一路同行”20周年纪念晚会,500多名会员及社会各界的朋友共同庆祝自然之友20岁生日。当天,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正式成立。

【福建南平武夷山脉非法采矿毁林案】自然之友提起的该案在新环保法实施第一天立案。该案历经一年一审、二审,最终胜诉。法院判令四被告修复环境,并赔偿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 “环境资源十大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报评选的“2015 年十大典型案例”,“2015 年十大公益诉讼案例。

支持我们

成为自然之友志愿者

自然之友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志愿者的支持和协助,您可以登陆自然之友网站填写志愿者报名表成为自然之友的注册志愿者(或月捐人),我们会在需要的时候和您联系;您也可以随时关注自然之友网站、微博微信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