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

更新时间:2023-11-10 11:53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自主调节行为,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可以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如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

自我控制的相关理论

自我控制的能量损耗:有限自制力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个体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其自身的自我控制资源,而在一定时间内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2)自我控制资源和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是相关的,成功的自我控制行为依赖于可用的自我控制资源,自我控制资源愈充足,自我控制任务表现便愈好;(3)所有形式的自我控制行为使用的是相同的自我控制资源,即使前后具体任务分属于不同领域,个体先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也一定会造成个体随后的自我控制行为水平的下降。

有限自制力理论旨在探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是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研究发现当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当前的自我状态时,个体会因此而消耗一部分自己的自我控制资源,特别是当自我控制资源消耗达到一定量时,个体便会出现所谓的自我损耗状态,意即个体心理上对自我处于弱控制状态。

自我控制的结构:自我控制的双系统模型

自我控制是抵制冲动进而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在面对诱惑时个体需面对两种敌对的力量,一种是呼吁个体做出合理行为的自我控制力量,另外一种是鼓励个体做出满足欲望行为的冲动力量,要精确预测自我控制结果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对行为的影响。基于此,hoffman等人提出了自我控制的双系统模型,认为一个完整的自我控制模型包括:第一,冲动系统。该系统是冲动行为产生的原因,在面对诱惑时会自动激起一个相应的冲动行为,包括正向的归因于诱惑刺激的享乐评价以及接近诱惑的行为图式,即自动情感反应和自动接近-回避反应。冲动加工是随时间逐渐形成的自动形式,不需要注意资源参与,主要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来测量;第二,自我控制系统。该系统是面对诱惑时更高阶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包括深思熟虑的评价和抑制标准,已有研究证实深思熟虑的评价和抑制标准都依赖自我控制加工,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决定行为的心理加工方式,均

通过基于符号表征的相对缓慢的控制加工来完成,主要通过口头报告的外显测量来测量;第三,状态或者特质调节变量,调节变量转换了自我控制和冲动力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自我控制的脑机制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讨自我控制的脑机制,当前对自我控制脑机制的考查主要是采用fMRI技术进行。Hare等人选取自我报告的节食者作为被试考察自我控制的神经机制以及自我控制过程怎样与大脑的评价和决策相结合。首先要求被试对电脑屏幕上所呈现食品的味道和该食物能促进健康的程度进行评价,然后要求他们从自己喜好的食品和其它食品中作出选择,结果发现,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与长期目标(节食目标)的执行相关,与针对当前诱惑的自我控制程度无关,当被试针对暂时诱惑进行自我控制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程度增加并且与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水平相关。这一结果说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自我控制的执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调节腹内侧前额皮层中编码的长期目标的价值信号影响自我控制。Demos等人选取50名节食者和50名未节食者的普通被试探讨了长期目标执行失败(节食失败)的神经基础。首先让一半被试(其中节食者和未节食者各半)喝15盎司饮水,另一半被试喝15盎司牛奶,随后给他们呈现一些动物、风景、人物、美味物的图片,结果在呈现食物图片时发现了伏隔核和杏仁核激活的分离。已有研究已经表明,当节食者在吃了某种美味食品后,其对美味食物的消费欲望会增强。该研究发现,当未节食者喝完牛奶后再看到食物时,伏隔核并没有被激活。和之前喝饮用水的节食者相比,喝完牛奶的节食者在看到食物图片时,伏隔核被激活。而杏仁核的激活则表现出了相反的效应,即节食者喝水之后或者未节食者在喝牛奶之后看到食物图片时杏仁核被激活,研究者认为,这表明已经对美味食物没有消费欲望的未节食者和未破坏长期节食计划的节食者对美味食物的排斥心理。该研究表明,对暂时诱惑控制的失败(诱惑的满足)和伏隔核的激活关系密切。Diekhof和Gruber的研究也发现放弃直接诱惑支持长期目标的行为导致伏隔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负性交互作用增强。上述研究表明,在自我控制过程中,长期目标的执行与腹内侧前额皮层相关,对暂时诱惑的控制激活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暂时诱惑控制的失败(诱惑的满足)和伏隔核关系密切。

自我控制的训练

在某一特定领域的自我控制训练,同样有助于提高其他领域的控制力量。Oaten 和Cheng完成的一系列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让大学生被试完成2~4个月的自我控制训练,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那些完成某一训练项目(如健身、财务管理)的被试在其他领域(如学习、压力应对和情绪调控等)的自我控制力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Muraven的研究发现,实验组被试在完成两周的自我控制训练后(如姿态端正、心境调节、饮食监控、语言管理等),在双任务实验中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被试。同样来自Muraven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两周的自我控制训练能够显著延长戒烟者坚持戒烟的时间。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说明,当我们在某一个擅长或相对容易的领域完成自我控制训练后,其训练效果是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的。

除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外,还有一些方法或技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我的控制水平。由于监控是自我控制的重要成分之一,所以提高个体执行控制任务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水平是改善自我控制的一个有效途径。Wan 和Sternthal (2008)发现,提高对自己行为的监控水平能够有效降低自我损耗效应。还有研究发现,诱发被试的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或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都能够

提高其对自身行为的监控能力,从而有效的增强自我控制力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