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控制

更新时间:2024-08-14 19:09

“精神控制”(mind control)也称为“洗脑”(brainwashing)、“高强度说服”(Coercive persuasion)、“思想重构”(Thought reform)的一种形式(Melvin Berge 1985)。

发展历程

这个概念一度被西方国家用来描述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改造运动(Lifton 1989)。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首先出现了精神控制的概念,“精神控制”被新闻记者爱德华·亨特于1951年提出来之后,这一词汇在一些文章中经常与“洗脑”作为同义词替换。20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Mylor认为“精神控制”是“用一种特殊方法打碎人的固有信念,改造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其机理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理论上,通过控制一系列变量,使用种种强化方法,对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给予持续性的影响和控制,使之服从操纵者的意愿,达到归心顺意,建立新观念并形成心理定势的过程”。(Mylor,1991)

条件

(1)孤立。为防止信徒产生批判性思考,邪教团体把他们从家庭、朋友、社会及不同的观点中孤立起来。

(2)团体压力。如果周围的人都确信团体的信仰是正确的,受集体压力所致,个体成员就很难坚信自己的看法,不能自由表达意见和观点。

(3)不断地表示关爱。用刻意的、矫操造作的阿谀奉承、拥抱、贺卡、抚摸等方式让成员感到被关爱。

(4)拒绝个人隐私。新成员不能独处,以免产生独立思考而有机会对邪教团体的混乱现象反思。

(5)剥夺睡眠。利用疲劳战术使人丧失自我意识判断能力。成员被要求超长时间进行各种培训和学习,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疲劳感和紧张情绪,从而失去自我,受他人心灵控制。

(6)游戏。制定令人迷惑的、混乱颠倒的规则,玩令人紧张的游戏,以减少参与者的自信,增加对领头人的依赖。

(7)思想灌输。邪教组织要求成员谴责当今的价值观和信仰,对“暴露的事实”必须毫无疑问的接受。所谓“暴露的事实”即邪教组织有选择地呈现的一切现象。

(8)忏悔。许多邪教团体采用忏悔的方式,强制其成员暴露内心秘密,并把他们的忏悔内容记录了下来,邪教头目用此恐吓、威胁和控制成员。

(9)饮食操纵。控制成员的饮食,以低糖、低蛋白的食物为主,以减少能量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10)强化负罪感。控制成员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如负罪感,使他们对过去的犯罪以及世界上存在的罪恶感到难过和自责,相信自己应当对此负有责任,从而强迫其接受时间更长、更艰苦的工作。

(11)恐惧感。制造成员的恐惧情绪,若成员产生了与邪教头目相反的思想或行为,则宣布成员不是真正的信徒,若成员要离队,本人或其家属就要受到威胁。

(12)歌颂。一些邪教用不断重复的颂扬或歌唱的方式制造“气氛”,引起成员的“思维停止”,产生半催眠状态

(13)着装。邪教组织要求着装统一,以减少个人的特征。

(14)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教导信徒,只有邪教组织掌握着“真理”, 别人都是被误导的,被魔鬼操纵的。

(15)拒绝与正常“社会人”的关系。邪教组织鼓励成员断绝与家庭、朋友的关系,约会和结婚均由组织统一安排。

(16)经济手段。以各种方式在经济上剥削成员,如要求成员向团体捐献,通过乞讨或出售物品为团体筹资,要求信徒向团体购买书籍、磁带等资料,或付出高额的培训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