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

更新时间:2024-04-07 16:03

海州,古代行政区划,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古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朐县,使连云港地区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行政建置。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海州,辖六郡十九县,唐高祖武德四年,海州置总管府。元初升为路,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明太祖洪武元年,海宁州复改名海州。雍正二年,海州升为直隶州。

辖境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相当于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

清雍正二年(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统州治及赣榆、沭阳二县,脱离淮安府管辖,相当于今连云港区、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

历史沿革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置海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废东海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2),海州置总管府。

武德七年(公元625),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东海郡复改为海州。

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海州入吴国。

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公元959),为后周所占。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8),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3),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

宋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2),海州改为西海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

康熙五年(公元1662),淮安府复归江南省。

康熙六年(公元1662),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

雍正二年(公元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

州志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始纂于“嘉庆甲子”(嘉庆九年,1804年)“夏五月”,修成于嘉庆十年冬十一月,历时一年半。

历史文化

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海州,辖六郡十九县,以“东滨渤海,西绾徐郯,北控齐鲁,南蔽江淮”的区位优势,成为苏北、鲁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唐代,海州开凿80千米长的官河,沟通运河与海运, 使海州港成为繁华的商港、南北货集散的码头和海上补给粮饷的军港,宿城出现新罗人居住的村落。宋代,海州年运销原盐47万石,盐、茶、紫菜、 粮、油等大宗商品经海州港口转销, 许多新罗人长期侨居海州经商。宋神宗时,朝廷将海州作为与高丽等海外国家来往的四大重要口岸之一,在海州建高丽亭馆接待海外商旅。元、明两代,改漕粮河运为海运,海州港是中转之处,时称海州为“淮口巨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海州云台山设江海关,成为清初四大海关之一。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辖赣榆县、沭阳县。 民国元年(1912年),海州改称东海县,后又分置为东海县、灌云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陇海铁路终端港建成,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而取名为连云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