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舜泽

更新时间:2023-08-30 22:43

沈舜泽(朝鲜语:심순택,1824年—1906年),朝鲜王朝后期大臣。稚华,本贯青松。他于朝鲜高宗在位时多次出任领议政,封青宁公,死后谥号“文忠”。

早年仕途

沈舜泽在道光四年甲申(1824年,朝鲜纯祖二十四年)七月十一日出生于朝鲜京畿道安山,父亲是沈宜邻。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是朝鲜明宗仁顺王后之弟、西人党开山祖沈义谦的11世孙,他的祖父沈能岳、从叔沈宜冕、弟弟沈履泽都位居要职。沈舜泽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朝鲜哲宗元年)参加科举考试,获增广文科丙科及第,两年后入选翰林,除授弘文馆副提学,咸丰十一年(1861年,哲宗十二年)任吏曹参议同治六年(1867年,朝鲜高宗四年)又任吏曹参判,同治七年(1868年,高宗五年)擢升礼曹判书。同治九年(1870年,高宗七年)左迁汉城府左尹,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转任刑曹参判。同年十月,被外放为忠清道观察使光绪二年(1876年,高宗十三年)调回中央,先后任刑曹礼曹判书。光绪四年(1878年,高宗十五年)被任命为冬至兼谢恩正使,于十月出使中国,次年三月回国,归任礼曹判书。这年七月,沈舜泽以礼曹判书的身份负责接待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并处理元山开港事宜。后历任吏曹、礼曹判书等职。

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初,沈舜泽在新成立的统理机务衙门中任典选语学司堂上,后又任事大交邻司堂上。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三月任判义禁府事,四月降职为都捧所堂上,掌管负责俸禄的宣惠厅的仓库。同年六月五日,京军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因为军饷而与都捧所的库吏发生争执,最后砸毁了都捧所仓库,抢走了里面的所有军饷,是为都捧所事件。这件事直接引发了四天后声势浩大的“壬午兵变”,都捧所堂上沈舜泽因为处置不力而在兵变当天就被革职。壬午兵变宗主国清朝平定以后,沈舜泽恢复官职,任判义禁府事。

担任领相

沈舜泽真正进入权力中心,正是在壬午兵变以后,当时他投靠闵妃集团,因而获得了重用。光绪十年(1884 年,高宗二十一年)八月,沈舜泽拜相,授议政府右议政,同时总理军国事务。此外,沈舜泽在当时还被认为是事大党(亲清派)的重要人物,与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过从甚密。袁世凯曾收下沈舜泽府中的一个“美而慧”的婢女做小,并经常利用这个婢女透过沈府探听朝鲜宫廷的秘密。光绪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十月,金玉均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挟持国王高宗,杀事大党大臣多人,并在日军的帮助下宣布朝鲜独立。袁世凯授意沈舜泽写信要求清军镇压开化党,以便清军出师有名。沈舜泽便以议政府右议政的名义致函袁世凯称:“本月十七日夜,奸臣金玉均等托言宫中有乱,密召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带兵入卫,逼王移宫,禁止出入,内外隔绝,至今三日,声息莫通。今闻宰臣六人,中官一人,无故屠杀。我王囚辱万端,祸将不测,在外臣民痛恨号泣,莫省所措。乞三营大人(袁司马、吴统领、张总兵)火速派兵前来保护,庶见天日复明,结草为期。”袁世凯得到沈舜泽的求救信以后便立即带兵入宫,镇压开化党,一举粉碎了政变。甲申政变被镇压以后,沈舜泽更是登上了领议政的宝座。此后20多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沈舜泽担任领议政

但实际上沈舜泽并没有多少才能,在当时的朝鲜朝野是出了名的愚蠢,人们评价他“庸懦阿顺”,不过是资历较老而被奉为元老而已。史料记载“舜泽在相府前后二十年,顽钝无耻,惟奉行内旨奔走权门”。高宗和闵妃正是看准了他这一点而授以高位,当他们自知将出台引发民怨的弊政时,就会指使沈舜泽上疏建议推行这个政策,而他们则顺水推舟地下旨实行,就这样沈舜泽就成为高宗和闵妃的替罪羊,遭到朝鲜人民的唾骂,要求诛杀此贼。而一些知道实情的人则认为沈舜泽值得悲哀,但不值得诛杀。据说沈舜泽在甲申政变以后害怕袁世凯追究政府责任,竟然套上绳索准备上吊自杀,结果被他的弟弟沈履泽救下。因此沈舜泽又有了“套子大臣”的绰号。

光绪十二年(1886年,高宗二十三年)七月,发生了第二次朝俄密约事件。朝鲜大臣闵泳翊密告袁世凯告密,国王高宗准备与俄国缔结密约,寻求俄国的保护,而领议政沈舜泽则在密约上签字。袁世凯勃然大怒,诘责高宗及沈舜泽等人,同电告中国废黜高宗,另立新王。沈舜泽闻讯大惊,急忙登门拜访袁世凯,向他谢罪,高宗也竭力辩称并无此事。沈舜泽在袁世凯的压力下被迫于八月六日辞去领议政之职位,改授判中枢府事。风头过了以后,沈舜泽又于同年十一月重新拜为领议政。此后他多次上疏请辞领议政之职,高宗都没有同意。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高宗二十六年)十月,沈舜泽干脆直接离京返乡。高宗五次晓谕沈舜泽让他回京,均无效果,最后于十月十一月下令将沈舜泽罢官。数日之后又恢复了他领议政的官职,沈舜泽不得不重新回京上任。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沈舜泽主张抵制日本,依赖清军。当时日本派大军入朝鲜,与前来镇压东学党起义的清军对峙,左议政赵秉世主张向俄国求援,沈舜泽表示:“俄国欲吞清国久矣,而日本亦狡黠,不无斯虑也。”而后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政府发来质问是否是清朝属国的照会,高宗征询众臣意见,沈舜泽说:“借外国之权而自主矣,若日本称切夺国权,反不如使清。且外兵一去之后,清兵忽来问罪,束手无策,不可期商办事也。”在日本人的压力下,朝鲜政府设立校正厅,作出改革的姿态,亦由沈舜泽负责。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六月十八日,沈舜泽上疏辞职获得批准,由金炳始出任领议政,终于退居二线。三天后,日军攻占景福宫,事后百官进宫问安,金弘集金炳始赵秉世、郑范朝等大臣相继入宫,唯独沈舜泽被挡在宫门外,“退露坐朝房者三日”。此后他失去权势,归卧乡间。

退居二线

当时清朝已经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赶出了朝鲜半岛,沈舜泽也由亲清转向亲俄。建阳二年(1897年)8月1日,沈舜泽复出,担任领议政。而他所面临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高宗“称帝改元”事宜。因为沈舜泽是当时朝中资格最老的元老大臣,因此以他为领议政,来玉成高宗称帝之事。沈舜泽拟定年号为“光武”、“庆德”,高宗择取前者,并于8月16日宣布改是年为光武元年。随后沈舜泽又率文武百官9次劝进,高宗多次揖让以后“勉强”接受皇帝尊号,并于光武元年(1897年)10月12日在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南之庆运宫圜丘坛祭天并登基,是为光武皇帝。次日又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沈舜泽就是大韩帝国第一任领议政(总理大臣)。

当时的韩国掀起了独立协会运动,沈舜泽被认为是守旧派人物而为独立协会所不容。光武二年(1898年)9月12日,发生了“茶毒事件”,前俄语通译金鸿陆被指控指使御膳厨师孔洪植在高宗的咖啡中下毒谋杀高宗未遂,金鸿陆、孔洪植被逮捕下狱。结果孔洪植竟然在狱中被暗杀,独立协会要求追究责任,上疏弹劾议政府议政大臣沈舜泽及申箕善、李寅祐、李载纯、沈相薰、尹容善、闵泳绮等7大臣,指责他们“只事阿谀,苟保爵禄”。高宗迫于独立协会的压力将他们全部降职,沈舜泽被免去议政之职,改去负责洪陵明成皇后之陵)的修筑,事后归乡养老。

光武四年(1900年)7月沈舜泽被任命为总护使,两个月后辞职,负责摹写朝鲜历代国王的御真,又授领敦宁院事,后返乡。光武五年(1901年)2月授勋一等太极章,8月又被任命为议政府议政大臣,他这次的任务则是带头祝贺高宗五十大寿,因而再度出山,9月寿典结束后就辞职了,归任领敦宁院事。光武六年(1902年)3月授大勋位李花章,5月重新任命为议政,6月辞职。就这样,他和尹容善轮流担任议政大臣和领敦宁院事的职位。事实上当时高宗主要依靠李容翊等亲俄派,对沈舜泽、尹容善等老臣只尊其位,不予实权,因此沈舜泽等人尽管身居高位,但对韩国政局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保护协约》(即《乙巳条约》),剥夺了韩国的外交权,使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沈舜泽上疏抨击李完用等“乙巳五贼”,要求废除乙巳条约。随后又“杜门谢客,誓将自尽”。其后“倭人往探之,家人谢以剚刃方绝,倭直入其被,故无恙也,大笑而去”。光武十年(1906年)2月25日,沈舜泽去世,享年八十三岁。高宗虽然早年对沈舜泽加以利用,但对待沈舜泽十分优渥。沈舜泽死前5天,高宗授给他公爵之爵位,封青宁公。沈舜泽死后,高宗赐谥号“文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