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崧甫

更新时间:2023-03-06 13:36

樊崧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号哲山,浙江缙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工科;辛亥革命时,参加光复杭州的战斗,任敢死队分队长;后历任国民政府军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战区中将总参议等职;民国36年1月退役;上海解放前夕参加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地下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民革虹口区筹委会主任委员,1958年6月任民革虹口区第一届区委主任委员,1959年3月起任虹口区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常委,还兼任上海市参事室参事等职务;1979年在上海病逝,享年85岁。

人物简介

樊崧甫(1894—1979),原名芝碧,字仲哲,号哲山,浙江省丽水缙云五云镇人。

浙江省陆军小学毕业,后相继加入龙华会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浙军敢死队分队长、沪军机关枪队队长;“二次革命”中两度入狱。

1914年,入武昌陆军预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925年入陆军大学第七期;1927年10月任第二十六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

1930年1月任第六师第十七旅少将旅长,在冯、阎联合反蒋时,曾与吉鸿昌部作战;1931年1月,任第六师参谋长,后任第八军中将参谋长,参加第三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11月,任抚河方面“剿共”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933年2月,任陆军第七十九师师长,参加第四次“围剿”。同年10月,任北路军第三纵队指挥官兼第七十九师师长,参加第五次“围剿”;1935年任“剿匪”第二路军第一纵队指挥官,追堵湘鄂川黔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1936年1月,任陆军第四十六军军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在狼子湖涝沟线与日军坂垣师团作战三昼夜,同年9月任第十二军团军团长;1939年2月,任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1940年1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7月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1941年1月兼任第6战区战备校阅主任,同年秋兼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总参议,9月兼任第6战区干训团教育长;1944年秋,任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五军风纪巡察团主任;1945年10月,任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任,晋上将衔。

1947年1月退役,客居上海,因参与反内战活动;1949年5月14日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入狱,上海解放后获释,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参事室参事等职。1979年在上海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樊崧甫原籍浙江缙云,出生于1894年。从小就喜爱使枪弄棒,爱听古代作战的故事,对古代的英雄豪杰敬慕不已,向往于长大成人后做一名耀武扬威的将军。未几,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招生,·樊氏教然报名,一试录取。其时交通不便,且路途遥远,他对长途跋涉不以为苦。

进入军校读工兵科,学习刻苦,名列前茅。他在学习工兵科目的同时,对于步兵、骑兵、炮兵、辎重兵、通信兵等学科也留意学习,做到融会贯通。这对他日后指挥各兵种联合作战极有用处,并为他后来的升迁打下基础。

军校毕业后,他从排长做起,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直至集团军司令,军阶从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而达陆军中将,可谓官运享通,级级上升。抗战前夕,任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的副手,足见蒋介石对他的倚重,成为蒋的嫡系部队,在国民党部队中炙手可热。

西安事变经历

但是,这位在蒋军中军功显赫的樊崧甫将军,在与红军作战中却吃了大败仗,跌了大跟斗。1934年8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樊氏奉命率部跟踪,妄图尾击,在贵州安顺一带发生遭遇战,红军运用伏兵战术使得樊军中伏,结果损兵折将,被打得一败涂地。后经樊挽人向蒋介石求情,总算未受严惩。樊经此领教了红军的战略战术,从此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樊也目睹红军沿途获得广大老百姓箪食壶浆的支持,而对蒋军则视若虎狼,避之唯恐不及,人心之向背,对他的刺激极深,不能不引起深思。

西安事变时,何应钦拟发动对西北军的进攻,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特指派樊率八个师把驻扎在西安的东北军团团围住,其时驻陕红军为了消弥战祸也将部队移到西安附近,这就形成了如下态势:当中为东北军,外围为中央军,再外围为红军。如果战鼓打响,中央军就有前后受敌的危险。樊对此危险局势是了然于心的,且他又自思两年前曾是红军手下的败将,故而手握重兵而按兵不动。再说当时中央军与红军友好相处,互不动武,两军的官员经常来往,甚至有时在一起玩麻将。因而何应钦的阴谋未能得逞。不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军返回防地。周恩来同志等一行在事变结束后返回延安,就由樊调派军用汽车相送。

秘密反蒋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樊崧甫以其军人天职投身于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正义战争。他先率部在徐州战场与敌战斗,战绩辉煌,受到国人的瞩目;继又参加南昌会战,痛歼日寇,为保卫祖国而立了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蒋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渐感不满,思想认识逐步提高,他的牢骚和不满言论难免传入蒋介石的耳朵。为此,蒋对樊恼羞成怒,认为樊已不可靠,不能委以重任,乃以调动军职为名,削除樊的军权,改任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第五巡察团中将主任之职。从表面上看,巡察团赋予了很大权力,举凡部队的战斗力、军风纪、武器弹药、后勤供应等状况均在巡察范围之列,实则有职无权,经常受冷遇,遭奚落,无法执行任务。樊也明知此举是蒋对他的变相惩罚,对他的不信任。对此,他无可奈何,久而久之,也就坦然处之了。抗战结束,1946年5月巡察团宜告撤销,樊乃乘机摆脱军职,离开南京回沪赋闲家居。

1948年初,宋庆龄李济深等在香港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同年夏,樊由邰爽秋介绍在沪参加民革,并与民革上海地下负责人王葆真取得联系,担任委员,从事秘密反蒋工作。1949春,上海已面施解放军大军压境的态势。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司令之职,率领残兵败将,妄图负隅顽抗。汤秉承蒋介石旨意,特亲往樊的住所传达蒋的倚畀之意,邀他担任警备副总司令之职,为党国分忧,当面对他吹捧了一番。经过这几年的教育和实践,他对时局发展的前景已看得一清二楚,岂肯为蒋火中取栗,于是,以能力薄弱为辞,再三推却不就,弄得汤悻悻而去。

汤恩伯当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经请示蒋介石后,指示上海警察局长毛森莫须有罪名将樊逮捕,投入黄浦警察局监狱。这是樊崧甫生平第一次入狱。

新中国成立后

幸而上海很快解放,毛森来不及对在押人犯动手,樊崧甫终于获虎口余生,重见天日,恢复自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对留用人员和起义人员均作出安排,樊被分配在公共房屋管理处中南区办事处工作。平日生活俭朴,每天带者饭盒上班,奉公守法,工作积极,是一个合格的机关干部。

1951年以后,民革在北四川路区、虹口区和提篮桥区分别建立党派小组,樊崧甫担任民草虹口这小组长。1956年,虹口区和北四川路区合并,樊担任合并后的虹口区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和1985年在第二、三届委员会时被选为委员。十多年中,樊在中共领导下从事民主党派工作,为多党合作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积极的黄献。

在此期间,樊崧甫还根据亲身经历,操写了《我所知道的洪门史实》一文,长达一万七千多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资料,颇得好评。

五十年代中期,机构变迁,樊被调到市政府参事室任参事,可见党和组织对他的重视。可好景不长,不久十年动乱开始。由于樊长期在国民党军中任职,自然是在劫难逃,首当其冲,横遭迫害,再度被投入监狱,备受折磨。是时樊已年逾古稀,经多年关押,已体弱多病,后经设法向周总理求援,在总理的过问下,方得保释回家,但已神志桃惚,生活不能自理。粉碎“四人帮”后,他已82高龄,据其夫人告知,刚出狱回家时,因受损过度,连亲友都不能辨认,形同痴呆,经精心调理,已有所好转,还能认得出人。

1979年2月25日,这位传奇式的人物樊崧甫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追悼会由民革上海市委主委赵祖康主持,副主委贾亦斌致悼词,悼词称樊热爱祖国,为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作了有益的工作。他如死而有知,也可无憾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