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

更新时间:2024-01-30 15:52

《拜新月》是唐代诗人李端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闺中女子开帘见月,下阶便拜,写出她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后两句刻画女主人公感情专注而又不想让外人知道的娇羞神态。全诗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写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女主人公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作品原文

拜新月⑴

开帘见新月⑵,便即下阶拜⑶。

细语人不闻⑷,北风吹裙带。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在七夕或中秋节之夜。拜,叩拜。

⑵开帘:掀开门帘。

⑶即:立即,立刻。

⑷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心里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说。

白话译文

卷起低垂的帘儿,哦,一轮新月, 莹莹洁洁地倚在窗外,急急地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叩拜。

庭院呦,悄然无人,独自含羞含情,对着新月细语喃喃,只有微微的寒风,不时地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创作背景

唐代妇女拜新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被称作是一种幽美有趣、极富诗意的风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响到后世。拜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因月与人间婚姻爱恋有关,主管婚姻之神称为“月老”,后来也用“月老”来简称媒人。古代妇女往往用拜月之俗来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寄托内心的心愿或哀思。诗人李端作《拜新月》诗以记录这种习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古诗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这是《拜新月》即其一例。

此诗前两句写闺中女子开帘见月,立刻下阶便拜,写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便即”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这两句三个字特别传神,“见”呈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惊喜与心田的忽然开朗,“下”是“见”后的自然动作,由心情使然,会让人觉得是敏捷地走下台阶,而神色开悦可喜。刚下台阶神速下拜, “拜”既体现了诚和信,又见到了内心的迫切。这两句以三个动作来表情,也为下两句作铺垫。后两句刻画女主人公感情专注而又不想让外人知道的娇羞神态。“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这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此诗从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名家点评

明·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乐府贵浑厚,此闺情中之幽细者。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末句无紧要,用之便佳绝佳绝。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语语幽细。末句无紧要,自好。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有古意,闺情中幽细者。江若镜:含不尽之态于十字之中,可谓善说情景者。

明末清初·陆时雍唐诗镜》:有古意。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心有所怀,故见月即拜,以情诉月,而人不闻,独风吹裙带耳。此《子夜歌》之遗声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便即”来得紧凑,“细语”又来得稳贴。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北风”字老甚!风吹捃带,有悄悄冥冥之意。此句要从旁人看出才有景,若直说出所语何事,便是钝汉矣。画家射虎,但作弯弓引满之状;洗砚图,但画清水满池,而弃一砚于中,与此同一关捩。

清·张揔《唐风怀》:季贞曰:含情言外,结得古乐府之妙。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对月诉情,人自不闻语也。近《子夜歌》。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六朝乐府妙境,从太白《玉阶怨》《静夜思》脱胎。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隽不落佻(末二句下)。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上三句写照,心事已是传神,但试思“细语人不闻”下如何下转语?工诗者于此用离脱法,“北风吹裙带”,此诗之魂,通首活现矣。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三四颇具风致,用意少而含意多也。

作者简介

李端,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州治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官终杭州司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喜作律体。有《李端诗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