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一时,此一时

更新时间:2024-02-21 17:23

彼一时,此一时(拼音:bǐ yī shí,cǐ yī sh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成语出处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彼一时,此一时”。

成语典故

春秋时,燕国为了王位之争,发生大乱。齐王召集群臣,说:“北边的燕国大乱,我决定起兵北上,望诸卿有力出力,有谋献谋,助我成功。”

文武大臣都主张出兵,孟子也主张出兵燕国,但是他认为出兵的目的不是贪图邻国的土地财富,也不是为了让燕国给齐王上尊号。孟子说:“天下动乱已有500多年,百姓期望出个圣主。上天给大王一个当圣主的机会,圣主是拯民于水火。出兵帮助邻国平有定内乱,土地财物,一无所取,齐国在诸侯之中带了个头一一推行仁义,各国效法,那么皇五帝之治就会在中国重现。”

齐王垂涎邻国的财宝不止一天了,孟子的话哪里听得进。齐军攻人燕国大肆烧杀掳掠,最后燕人反击,齐国大败。孟子见自己的政见不被采纳,便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准备在齐国推行以仁义平天下的主张受到挫折后,难免心里不好过。学生充虞说“老师像是很不愉快,以前我听您教导大家说:‘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现在怎么了?”

孟子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前些日子我可能真的不太愉快,可是现在我想到,500年之间,必定会出现行仁义的王者,其间还必定会有协助王者的人士。从周朝开国以来,已有700多年了,照500年的期限,现在正是有所作为的时候。除非天意不想平治天下,如果要平治天下,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能够担当这个重任的呢?现在我为什么还会不高兴呢。”

成语寓意

一切事情都是在时间过程中进行的,因而,时间因素对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来说,至关重要。时间不同,所采取的办法也应随之变化。时间的变化,使得事情也在变。此时的办法,不一定适合彼时,反过来也一样。刻舟求剑者的最大错误在于不识时务,以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于是求剑不得。成语告诉人们,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条件下,会引起不同的结局和评价。应该学会用变化的观点观察和评论事物。

成语运用

“彼一时,此一时”指那时是那时,此时是此时。时间不同,情况也就不同,不能相提并论。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分句。

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折:“此一时,彼一时,佳人才思,俺莺莺世间无二。”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二:“彼一时,此一时,你只教他今日费些小钱儿,把与老娘办些柴米,养你两口也好。”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此一时,彼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

鲁迅《准风月谈·“揩油”》:“然而彼一时此一时,如果三等客中有时偶缺一个铜元,你却只好在目的地以前下车,这时他就不肯通融,变成洋商的忠仆了。”

杨沫《青春之歌》一部一六章:“此一时彼一时也,情况不同,如何能够乱来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