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而不发

更新时间:2024-07-02 19:07

引而不发(拼音:yǐn ér bù fā)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上》。

成语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引而不发”。

成语典故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同老师对话,公孙丑问孟子说:“老师关于儒家学说的道理,讲得确实很高明,也很完善。可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想掌握它,几乎像登天一样难,老师,您为什么不把这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我们有希望掌握的东西,使我们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掌握它呢?”

孟子回答说:“我先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吧,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迁就工人的笨拙而改变用墨绳测好的尺寸标准,更不会因此废弃它。著名的射箭能手后羿,也不会为了迁就射手的笨拙而改变拉弓的要求和标准。所以,有地位、有道德的人在教导别人的时候,就像教人射箭一样,拉满了弓却不把箭射出去,只是摆出一个跃跃欲射的姿势,让学射之人观摩、体会。”

成语寓意

孟子提出的“引而不发”,道出了教育人的神髓。他认为,教育者在教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像教人学射一样,拉满了弓并不把箭放出去,只摆出跃跃欲试的姿势,使学习的人把射箭的要领灵活地体会在自己的实践中。这也就是宋人朱熹所说的“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引而不发”中的“引”,有引导、启发之意;“发”,指发射,即直接说出结果。教育者对学习者悉心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投,引导学习者自己去思考,得出结果,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这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语运用

“引而不发”指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诱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紧缩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明·查铎《查先生阐道集·易有太极》:“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引而不发,待人自悟。”

清·张廷玉明史·列传·卷一百七十》:“泽之学,以精思自悟为主。其教人,引而不发。汸一再登门,乃得《六经》疑义千余条以归。”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三十日》:“其用意在绥抚其民人,辑和其部族,垦辟荒地,联络其邦交,沉几观变,引而不发。”

清·柯劭忞新元史·列传·儒林二》“又惧学者得于创闻,不复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发。作《易学滥觞》、《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

韩少功《兄弟》四:“传达下来的领袖指示纪要上只有一句话:‘有些事二十年以后再看吧。’这句话细想起来其实很费解,引而不发若即若离也很像毛泽东的诗歌风格。”

朱苏进《引而不发》一二:“根本没想过,战争会不出现,军队会保持在‘引而不发’的状态中,谁也不知道何时放箭!”

同源成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