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卿

更新时间:2023-08-30 16:58

孙元卿、(1130年—1217年)字仲官、别号乐岩。元卿生於仕宦世家,家学相承,勤奋读书,熟习经史。

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元卿生於仕宦世家,家学相承,勤奋读书,熟习经史。孝宗淳熙八年(1181),以《诗经》赴京春闱,中了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初授太学正,太学是国家高级学堂,孙元卿学识渊博,老诚练达,声誉很高。光宗绍熙四年(1193),朝廷选调他为武学博士,兼教孙吴兵法。下敕书任命,文曰:“太学正孙元卿调武学博士敕,具官孙某,昔者干龠皆学於东序,而《狸首》、《驺虞》皆乐师所以教国子也。尔以文行,简在东胶,誉处盛矣,推所讲明,施及右学,将见诸生不但习孙吴而已,则朕之所以用汝也。可。绍熙四年闰十月二十五日”。这是宋代对官员升调的一张敕书,在乐清来说,真是难能可得的一宗文献资料。(采自陈傅良《止斋集》)。

这道敕书,用现代的话来,其意思大略是:朝廷任命在职的官员,古代的干舞和龠舞都在东面的太学中学习,而《狸首》、《驺虞》这两篇乐曲是乐师教给学生唱的。你因为文学品行很好,所以简选你在东面的太学中任职,你的声誉远播,推举你的教学明析,应该把你的学识转到武学中去,使人们可以看到武学学生不但只学习孙子兵法,还要习文学,这是我所以重用你。

中年风光

孙元卿从太学正升任右学博士,既教文学,又教孙吴兵法,足见他对孙吴兵法也有很深的研究。因他学识渊博,教学有方,得到赏识,提升为国子监丞。国子监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长官是祭酒,丞是次於祭酒的官员。在国子监中,略有空闲,常常浏览临安一带山水,一日与友人钱孝仙同游天目山洞霄宫。天目山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洞霄宫是著名的宫观。天目山的风景佳胜,元卿领略风光之后,顿生诗兴,写了《与钱孝仙游洞霄》七律诗一首:“玄冥相我作山行,卷却重阴放晓晴。但见峰峦互扃锁,不知宫阙隐峥嵘。云根洞穴簧灯火,井底波澜抚掌生。唤客入山还送客,琮琤只有石泉声。”这首诗清秀切景,对仗工整,结语“唤客入山还送客,琮琤只有石泉声”,更令人寻味。

晚年退隐

孙元卿性情恬淡谦退,不汲汲於仕途名利。年六十八即告老返乡,优游林下,於嘉定十年(1217)卒於家中,年八十七。他从太学正调武学博士,再升国子监丞,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文化事业有一定贡献。在他的带动下,大港孙氏科甲蝉联,证明大港孙姓人在乐清文化史上有过光辉的一页。

著名诗词

孙元卿现存诗三首,较为著名的有《题舫斋》

《题舫斋》

宋·孙元卿

满船载月华亭子,泛宅浮家张志和。

何似舫斋趺坐稳,莫教平地起风波。

家庭成员

祖父:孙如昊,北宋神宗时官江浙宣谕使。去职后,迁居乐清白塔(今北白象)

父亲:孙淳一,号鲁庵,据《孙氏谱》载,他因人才出众,被宋钦宗看中选拔为驸马,不幸汴京被金兵攻陷,皇帝、后妃宫眷等都被俘去,江山动荡,淳一暗中尾随至黄河边,见无力挽回,无奈遁回家乡隐居,改娶象山郑氏。

母亲:郑氏,生平事迹不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