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仁玉

更新时间:2024-08-30 12:58

孔仁玉(912-956年),字温如,曲阜人。孔子四十三代孙,孔光嗣之子。

生平

2008年的夏初,曲阜市文物局对孔氏中兴祖——孔子第四十三代嫡孙孔仁玉墓冢进行了修葺时,发现墓后室的券顶已经被揭开,随即专业人员进入墓室查看。在墓室中,寻找到一块墓志石——孔仁玉《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这是墓室中唯一存留的遗物。这块墓志为单体制石,高64厘米,宽65厘米,厚13.5厘米,四边内侧阴线刻以缠藤花卉,外侧阴线刻多位身着朝服、表情安详,看似圣贤的坐像,中刻铭文617字。

这一墓志的发现意义何在呢?又能不能给研究孔仁玉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史料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墓志上的主人孔仁玉其人吧!

诚然,墓志铭文中的语言含有许多褒美之词,但无需褒美的姓氏名谁、生卒年月、族系关系、官职品序等基本的人生信息,是非常真实可信的。该铭文清晰地记载了:孔仁玉,字无违,为孔子四十三代孙。在九岁时,其父“泗水君”孔光嗣去世后,“乃传家为陵庙主”,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奉祀职位。守墓尽孝完毕,“制授曲阜主簿,二年而就,转县令兼袭封文宣公。”两年后袭封文宣公,在政治上大有作为,通晓百工,被誉为神童。成人后,常常亲自过问并认真对待乡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每当回复会见其治所旧吏时,人们都把他称之为父母官。慕容作叛时,孔仁玉遭受其灾:凶神恶煞(貔貅、大馗)般的慕容官兵烧杀掠夺,摧毁了孤立无援的县城,孔仁玉大义凛然地“揖让而出”,毫无惧色,他那高大的“七尺”身躯,官兵见到连连称奇。慕容叛军被平后,周高祖谒拜陵庙,孔仁玉作为陪侍,受得了“绯兼赐银器、杂彩、茶等”赏赐。在等待拜谢新的职位任命之时,天王郭威去世,此后官累至当地(兖)州都督府长史,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卒于任期内,享年五十四岁。夫人裴氏同穴而葬。有四子:长子宜,次子宪,及未成年御哥、庆哥(乳名,即后世所载冕、朂);两女,一个出嫁,一个待闺。“抆泪相勉,合兹大事,自殡及葬,鲜不中礼。”一语,道出了孔仁玉殡葬时期的悲切与隆重,自始至终完全按照丧葬礼仪程序完成了安葬。

这就是史实中孔仁玉一生的记录,九岁丧父,为官后大有作为,也经历过大难,但这灾难是来自慕容作乱,而并不是“孔末乱孔”。灾难的制造者“慕容”,是当时盘据在兖州,称霸一方的慕容彦超,担任兖州节度使,《新五代史》中有这个人的传记。从大的历史环境考证,这些记录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从铭文中我们看出,未成年的孔仁玉并非史传在襁褓中九个月时,其父被孔末所害后,张氏冒死藏匿,精心抚育至十七岁等等事宜。关于孔光嗣之死,铭文虽然没有明确地交代,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孔仁玉是极其自然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陵庙主”,没有任何异常。如果孔仁玉小时候如史传故事所说的那样,在襁褓之中就遭到追杀,这样关乎氏族存亡的一件大事,铭文中是不可能不提及的。况且在铭文最后看到“公之庆兮,传子孙兮”的特殊赞语,说明当时对圣裔的延续是非常在意和关注的。同时也说明,那时在阙里的孔氏宗族子孙,的确近乎灭绝,孔仁玉是唯一的圣脉传人,但也绝不是后期史传的那样。

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墓志铭中记载的孔仁玉和史案“孔末乱孔”传奇的孔仁玉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古人会杜撰了这一虚无的,但听起来又非常可信,感染力超强的“孔末乱孔”的历史故事?而且为什么会被广泛的孔氏族人所认可呢?

究其历史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使人仰视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礼遇,诱导了传奇故事的产生。其次,族群之间的矛盾争斗史,当然是传奇故事产生的基础。最后,面对族群内部严峻复杂的局面,及混乱的族系结构,必须理清族群内衍续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集团的利益堡垒,这就是传奇故事产生的主因了。

虽然,墓志的发现打扰了早已尘封已久的孔氏历史文脉,撼动了孔氏族人的情感记忆。可是随着孔仁玉墓志的现世,一切围绕在孔仁玉身上的种种传奇,终于可以清晰的明辨出来。通过对这篇墓志铭的正确解读,我们可以校正谬误,从而使许多历史谜团能够大白于天下。然而,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其固有的作用和意义,这也为我们研究历史和文化不同的范畴提供了某种线索和启示。

家族

其父为孔子的第41世孙孔光嗣,子四:孔宜,孔宪,孔冕,孔勖,称为四支。孔宜生孔延世、孔延泽,孔宪生孔延之,孔冕生孔延龄,孔勖生孔道辅、孔良辅、孔彦辅、孔延济(绝)、孔延范(绝)。孔延世生孔圣祐,孔延泽生孔宗愿(袭封位),孔宗愿是第一任衍圣公(宋仁宗封),孔延之生孔宗简(绝)、孔宗亮(绝),孔道辅生孔舜亮(中散位)、孔宗翰(侍郎位),孔良辅生孔宗寿(中舍位)、孔宗哲,孔彦辅生孔宗英、孔宗彀(博士位)。孔宗愿,孔舜亮,孔宗翰,孔宗寿,孔宗縠根据其所在职位被称为五位。孔仁玉之后留居曲阜的孔子52代孙20人各自一派,称为20派,明朝时期20派发展为60户。

墓地

孔仁玉墓位于孔子墓东北,内红墙以外约100米处。封土东西11.93米,南北15.90米,高3.05米,为中型坟冢。墓前石碑1通,书“兵部尚书袭封文宣公之墓”,碑阴楷书“奉正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拜书”,明正统八年(1443年),孔子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立石。碑前设石供案,周刻卷云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