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王建

更新时间:2024-07-12 09:11

《太祖王建》是由 KBS Productions制作,金宗善执导,崔秀宗金英哲徐仁锡金慧莉等主演的古装剧。该剧于2000年4月1日在韩国首播。

剧集资料

放送:韩国KBS电视台

首播时间:2000年4月1日-2002年2月24日

集数:200集

主演:

演员表

剧情简介

王建高丽太祖(877年~943年;在位期间:918年~943年),字若天,是中世纪时东亚朝鲜半岛国家高丽的开国君主。有关他的生平不详,现存有多种说法。不过,已知他应该是开城出生。他原是后高句丽建国者弓裔的将领,家族是朝鲜半岛西南岸专门作贸易和商业活动的豪族,在9世纪末到10世纪初,在朝鲜分裂和混乱达到极点,国家统一成为燃眉之急的课题。由于当时摩震国的国家领导人弓裔施行暴政,朝鲜人民怨声载道,王建趁机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臣子一起于公元918年发动政变,驱逐弓裔,建立了新的王朝,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把国名定为高丽。后来在公元935年4月吞并新罗及公元936年9月吞并百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之后王建致力于巩固国家的内部统一,抑制新罗时代地方豪强的势力,结束了国内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府、州、郡、县的行政区划体系。对外,王建与中国五代时期的诸王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接受他们的册封。他还两度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要求建立友好通商关系。王建于公元943年病逝,享年66岁。死后庙号太祖,谥号应运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圣大王,葬于显陵。

分集剧情

历史材料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主要体现在:

一、两个政权立国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

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现在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二、统辖区域不同

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渤海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三、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

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四、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不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王氏高丽都难以和高氏高丽构成继承关系。

1、高句丽民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夫余人所建立的。其领土主要部分处于汉朝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国都为纥升骨。

2、高句丽历史上,对中国时叛时附。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窜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后来,高句丽趁五胡乱华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征服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3、隋统一后,为收复辽东四郡地方,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失败引发国内的叛乱。隋亡后,唐王朝仍然不忘收复四郡,终于在公元668年灭亡高句丽,高句丽人大部分被唐军俘虏后带入内地,分布在河北山东地区,一部分逃入百济,新罗。百济,据说是高句丽贵族所建立的国家,后来唐也灭亡了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

4、在高句丽灭亡后250年,新罗人的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经臣服于高句丽,自居为高句丽继承者。但是,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与夫余人的高句丽没有血缘关系,有高句丽人融入其中,不等于就是高句丽人。王氏高丽为李氏高丽取代,李氏高丽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朝鲜《宣祖本纪》37),明清都是如此,直到1910年日韩合并,李氏高丽灭亡。李氏高丽是南北朝鲜的前身。无论王氏高丽还是李氏高丽,领土都不出朝鲜半岛。

5、朝鲜人自己以前也不认为是高句丽后裔。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直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也很多,不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

6、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我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来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近代韩国与现在的朝鲜半岛南北朝。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

王氏高丽对高句丽历史的歪曲

高丽王朝自称继承高句丽,自《旧五代史》开始,历代正史却将不分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并承认两者有继承关系。关于中国史书不辨两个高丽的原因,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宋元丰五年(1082)二月己巳条可以看出:“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句骊朱蒙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胄,胄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高句丽21王的谱系清晰可考,但高句丽灭亡之后几百年,怎么会出现一个王建的高丽来,史馆坦承“皆不可考”。然而,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公式继承高句丽社稷。中国各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承认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有继承关系。

资治通鉴》卷201中记载了唐高宗对高句丽的看法,他认为高句丽百姓也是他的百姓,这表明唐对高句丽所属的态度:“戊寅,上幸九成宫。夏,四月,丙辰,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见。”

详细介绍

西元 0888年,檀记 3221年,统一新罗真圣女王 2年夏季之徐罗伐,王隆(申久饰)父子离开松岳前往首都徐罗伐,在途中突然遇到盗贼的袭击,幸由一位年轻的独眼僧侣协助,免除大难,此人便是日后之弓裔(金永哲),王隆父子长久以来到了徐罗伐就会寄住在权利掌握者角干(官名)魏弘府邸,当时又遇到了另外一位青年,是女王的禁卫部队裨将也是特别被任命做为魏弘的护卫者,此人即是武将甄萱(徐仁锡),此时王建年纪十岁,弓裔年纪十七岁,甄萱年纪为二十岁,日后这三位英展开雄激烈的战斗,开创后三国时代的局面。

王隆带著王建(崔秀钟)拜见各王室成员家族之时,弓裔和世达寺的师兄宗干在深夜突袭魏弘府邸,在这过程当中,弓裔和甄萱两位英雄势均力敌,但是这场战斗因为魏弘夫人的出现而中断,弓裔被叫至魏夫人房间,并且得知魏夫人即是自己的叔母,也由魏夫人处得知自己的身世来历。

弓裔离开之后,王隆父子也辞别甄萱,并且为了拜见道诜到处托人打听道诜下落。此刻道诜正在接受新罗的名臣崔致远与崔彦撝的拜访,两位当代大臣向高僧道诜请教新罗的命运,但是道诜却是默不作声,以沉默来回覆新罗的命运。

另外,弓裔与王建短暂的在松岳停留之后便往新罗离去,当他搭船前来之时,回想在松岳停留的这几天的时间,

见识了王隆对海上贸易的洗鍊与实际影响力,尤其对王隆的儿子王建特别予以注意,并且对王建颇有好感,这位不超过十岁的少年,已经对大海有独特的见解。弓裔与一直跟随他的师兄宗干(金甲寿)一起出了寺庙,来到盗贼集团箕萱根据地竹州(现今之安城)并且暂时寄居於此。

王建认真努力於课业,而王隆则是一心培养儿子,并且透过贸易商和生意人,广泛的得知外界消息和动静,王隆有个表弟王长子,以及表弟的儿子王式廉、王信、王育、王隆之表弟手下有一批人专做海上贸易,这些人都将是以后王建的直辖隶属部队,拥有显赫战绩的特殊部队,正如同现在的海兵特战队角色。

这些人都是熟练贸易的商人,因此情报流通特别迅速,又有无数次与海贼战斗的经验,因此个个也都是战斗能手,但是,这些人只是少数的精练部队而已,并不是大规模的军队,这些人冷眼旁观世局急剧的变化眼看著乱世气流正在转移。

甄萱在西南海一带已经是个负有盛名的可怕首领,他所带领的军队军纪严明,他一方面压抑各个海贼小集团,一方面也用怀柔政策收服海贼为自己的部下,其中包刮凶恶惨酷有巨大势力的海贼号称水獭将军的能昌。自从成功后,他的盛名已经在附近的巨门豪族广为流传,也正因为如此甄萱获得巨门豪族的信任,召集了五千大兵袭击武珍州,并且自称为王,武珍州正是现在的光州地区。

王隆与附近周围的各豪门颇有交情,特别与姜长子交情深厚,姜长子就是日后成为弓裔王后的姜氏之父亲,是距离松岳不是很远的信川地区的商人,此人主要的据点是平州。

其实两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为子女订定婚约,这也意味著两家来往频繁密切,礼成江流域的商业活动越是频繁王建和姜长子之女莲花就越有机会经常见面,也正因为这对男女从小就很亲近,所以两人之爱苗也快速滋长,这对男女就像附近的豪族一样度过平稳的日子。

此刻,弓裔除掉凶恶的箕萱,为了朝向更广阔的世界,打算迁移居处,弓裔带著一群人马朝向一个新的地方,那就是梁吉正在形成势力的北原(原州)地区,梁吉掌控著数千名士兵,他亦有他远大的梦想,在这个时代有诸多英雄都怀有梦想,他是其中之一。

岁月流逝,王建成长为十七岁,此时甄萱二十七岁,弓裔二十三岁。西元893年,道诜国师又来到松岳,道诜的年岁已届七十,道诜停留在松岳的道诜寺

将已成长的青年王建叫至眼前,教导王建以后该怎么做人处世。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位年老的和尚,对一个年轻青年的谆谆教诲而已,不过对王建来说这些日子是非常珍贵的时刻。

此时,弓裔听信宗干之言,决心从梁吉手下独立自主,也正因为如此攻打溟州城花费了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弓裔一边使用迂回战术一边召集不少的士兵,打算全力以赴,每个人都认为这必定是一场廝杀激烈的战斗,却意外的以和平方式进入溟州城,那是因为城主金顺植将城门打开迎接弓裔进城的原因,溟州城为天然军事要塞之地,也是久攻不破的重镇,不只是如此而已。万一当时弓裔再度带领数千名士兵回来,甚至连梁吉驻留的蔚珍也将不保。

梁吉含著泪水,将几位亲信留在蔚珍,回到根据地北原,自此后,弓裔更是笃信弥勒信仰,并且广为传播,拉拢民心,此时他的军队已经是精良大军,准备迎接新的局面。换句话说,此时已经开始具有了类似国家规模的体系,因为溟州城在地理或是其他条件上已经绰绰有馀了。

甄萱占领武珍州之后,广泛的攻打现今的全罗道一带,长久以来跟随辅佐甄萱的能奂一直希望拥立甄萱为王,但是并没有对外宣布,但是能奂透过甄萱尽最大努力拉拢各个名门豪族,在这过程当中,遇到的人物有在位官职者,也有后来成为他左右手的能昌,以及其他将领信德、崔必、哀述、信强、池萱、朴英规等人,这些人在这段时间对弓裔和梁吉的事情有所耳闻,不过并没有直接与他们交战过。

王建年届二十,此时,海上的贸易也起了相当的变化,此时半岛一分为二蔚珍以北的东部地区,短时间内变为弓裔的土地,弓裔占领了溟州之后,不过两年的时间,经过铁原长驱直入进入松岳,弓裔这次攻城易如反掌称为无血入城。

弓裔早年即得知王隆父子,迎接弓裔的王建父子也佩服独眼弓裔一眼就认出他来。双方甚为热络的相互招呼,但是免不了先行君臣之礼之后,再来叙旧,弓裔很早就知道王建这号人物,对王建潜在的才华与能力也给予肯定。

松岳之城勃御堑城筑好之后,弓裔才开始自称为王,设置内外官职,再将都邑从铁原迁移到松岳,从此之后也已经有了国家体系,但是他也像甄萱一样,并没有对外宣称此事,那是因为静待更好的时机。第二年,新罗之真圣女王传位给孝恭王之后就隐居在海印寺,在此结束她的一生,同年王隆也寿终正寝。

弓裔快速的著手进行国家创建之大业,弓裔从汉江上游扩散领土直到汉江下游地带的广阔平原,此时,弓裔的阵营突然收到急速的通报,梁吉率领大军准备攻打弓裔,弓裔处断梁吉之后,终於命名高句丽国号即位称王,之所以称国号为高句丽是因为念及,在他的领土之内有不少高句丽之豪族的缘故,但是弓裔仍旧是新罗的王子,因此宗干虽然极力阻止弓裔命国号为高句丽,但却无济於事。

西元 901年 8月,百济发表年号为政开,在发表年号的同时百济出兵攻打大耶城。不过大耶城隶属甄萱,不易攻破,甄萱全力防卫之际,传来弓裔已经派兵攻打忠州的消息,过了忠州就是竹岭,过了竹岭就可以通过闻庆到达与百济的国境地带,此时的状况甄萱必须要再度回到百济。

即将投入百济战的战舰工程在贞州开始展开,在此地王建遇到他的日后的第一任王后柳氏,柳氏为柳天弓的女儿,对失去心爱女人的王建来说,再次体会爱情的幸福,此刻弓裔正在展开庞大的罗州征伐计画,但是甄萱却被蒙在鼓里。大型战役已经展开,百济的将首水獭将军勇猛的抵挡王建的攻击。但是王建用火攻的方式将最险要的要塞丛林木浦攻下,计略得宜王建的军队得到胜利,在这过程当中王建遇到他的第二任王后都英并举行婚礼,柳氏则是决心出家。

西元903年,弓裔将称号改为弥勒王,国名为摩震,年号为武泰。摩震为摩诃震旦之简称,意味弓裔梦想之东方大国。弓裔告知大臣将要迁都到铁原,他的理由是铁原是具有王气的都邑之地。迁都的消息对臣民来说是令人震惊,并且命令清州人大举移住到铁原。清州有个叫阿志泰(金仁泰饰),为了排挤高句丽系的强大豪族势力,因此必须要让与地方政权无关的新势力迁移至此,所以突然间有不少的百姓被流放服役,有一千户的清州人移住到铁原来。

百姓们的意愿与弓裔相违,因此怨声四起,因为国王行事作风一向捉摸不定,所以建筑城郭的工程也从未间断,此时政局陷入不安,民不聊生,真表的法弟子释聪对弓裔的作风相当不满,王建再次深入战场。他的身边总是有庾黔弼、申崇谦、朴述熙等人,这些人接到弓裔下令占领尚州。迁都之后,弓裔的王权,藉著阿志泰和宗干以及殷傅等之力量,更为巩固不可侵犯。内军殷傅掌握摩震内外的所有情报,宗干负责政治,怀柔监视并且威胁当地的豪族。

弓裔对弥勒的信仰日益坚定执著,并且亲自编撰经典,引用为国家法典。宣布自己已经透彻觉悟观心法,获得可以读出人心的神通之力,那就是霸气的眼神,这即是所谓的新的掌控民心的方法,也更为独裁。希奇古怪意识形与其特的佛教行事不断的持续下去,逼得百姓无法喘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