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樟溪

更新时间:2024-07-02 13:14

大樟溪,中国福建省中部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发源于德化县赤水镇的戴云山,源头为国宝溪,德化南埕浐溪,南埕以下称大樟溪,有后亭溪、潼关溪等汇入;至闽侯县江口注入闽江下游南港,大樟溪流域面积4843平方公里,河长234公里(一说231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1‰。

干流概况

大樟溪干流,起自德化县赤水镇,上游为浐溪涌溪。在南埕镇以下汇合称大樟溪,流经永泰县闽侯县,至江口注入闽江下游南港。

浐溪涌溪

浐溪,亦名浔水。位大樟溪上游,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全长101公里。发源于戴云山南坡的德化县赤水镇,流经国宝乡(故上段也称国宝溪)、盖德乡德化县县城、龙门滩镇南埕镇,环绕县境东南部,至水口镇湖坂村的涌口与涌溪汇合,称为大樟溪。流域面积985平方公里。福建省志以此溪为正源。源头为国宝溪。德化至南埕称浐溪。

涌溪,发源于戴云山西麓的赤水镇,流经德化县上涌镇葛坑镇,环绕县境北部,为境内第二大河流。上游为卢地溪,与九仙山东张岩溪汇合为西溪,至上涌镇合东坑洋溪始名涌溪;又汇山茶溪折东流经曾坂,复向东北合香林溪,至李田又合葛坑溪、中坑溪,东流入彭坑尾,东南流再纳梓溪水后,入水口镇湖坂村涌口与浐溪汇合称为大樟溪。自西溪至湖坂村涌口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453平方公里。

大樟溪

永泰县,大樟溪干流自西向东流入境内,把县境切成南北两大部分,永泰境内长121公里,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溪流经洑口、嵩口、梧桐、赤锡、富泉、城峰、樟城、葛岭、塘前等9个乡镇53个村。

闽侯县,从南屿镇龙泉村入境,于南通镇新岐村汇入闽江南港。流经县境水域面积为10.5平方公里,水深流缓,可通行船筏。

水文特征

上游源头,根据德化县记录,上游源头浐溪估计水力蕴藏量7.5万千瓦。年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1.722亿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0.183公斤/立方米。涌溪年平均流量15.87立方米/秒,估计水力蕴藏量3万千瓦。

大樟溪干流,根据永泰县水文记录为:年径流量40.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72万多千瓦。闽侯县水文记录为:年径流量为44.1亿立方米,年径流深为993.8毫米,年径流模数为每平方公里31.5公升/秒。

主要支流

浐溪支流

花桥溪,在德化县盖德乡。发源炉山,流经德化县上地村,至林地村纳吾华山水,东流经石山村入浐溪。

盖德溪,在德化县盖德乡,发源德化县凤山村石牌格斤山,东北流经凤山、三福、盖德、土坂村入浐溪。

丁溪,发源于雪山下,在德化县县府前入浐溪若丁字,故名。上游为有济溪,流经福阳、有济、英山、丁墘、丁溪村入浐溪。

缨溪,发源于格仔后金鸡山下,流经德化县仙境、龙翰、浔中村南流入浐溪。

大云溪,发源于天马山北麓,流经德化县锦山、儒坑、桥内,至三班受罗城山北麓之水,到下村溪合高阳洋水,北流入奎斗村汇浐溪到龙门。

蕉溪,在县东北10公里,源出戴云山东南麓霞山尾为祥云溪;合上洋溪绕虎贲山东南行,经德化县李溪、潘祠、蕉溪、溪美等村,至蕉口入浐溪。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河床坡降为18.2‰,年平均径流量1.338亿立方米。

石龙溪,古称石牛溪,发源于仙游县十八股头,曲折西流,经德化县霞碧、南埋乡塔兜入浐溪。源出外县之水惟此一溪。

双芹溪,源于戴云山东麓七里溪,流经德化县双芹、荐解、许厝、望洋、南埕而入浐溪。流长25公里,流域面积148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800亿立方米。

涌溪支流

梓溪,又名左溪。发源于戴云山北麓德化县黄上林村,上游黄上林溪经陈溪合后宅溪为龙潭东流,经后宅、陈溪、梓溪、梓垵等村,至久住村双溪口入涌溪,流长29公里,流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404亿立方米。

雷潭溪,发源德化县杨梅乡铁钉尖山北麓,流经杨梅、安村、西墘等村汇入后亭溪,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20亿立方米。

后亭溪,发源于德化县杨梅乡北上云村,流经尤溪玉溪,流入本县杨梅乡和顺、红菇林西汇云溪,称后亭溪,至扶枫林汇雷潭溪,经大传村汇大樟溪入嵩口乡,经永泰县直入闽江,在德化境内流长12.2公里,流域面积75.5平方公里,河床坡降19.8‰。

东坑洋溪,源出戴云山北麓,流经德化县辉阳、上涌村陈厝坪入涌溪。

大漳溪支流

大樟溪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2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漈溪、梧桐溪、富泉溪、清凉溪等5条。

水利概况

圳陂

德化县境内主要有:

浔中大圳(宝美圳),旧称林厝圳,水坝位于双鱼山下的丁溪。宋元符中“邑绅林程捐资浚丁溪,复筑陂开圳以灌田。圳长二里许,自县前南市坂至县东下董坂皆资其利”。陂高七尺,用卵石干砌,粘土止水,常遭洪水冲毁。直至明代中期林长娘捐资修复陂和圳,灌溉面积已有400多亩。民国期间农民无力兴修,致陂、圳不能发挥应有效益。1950年后,由人民政府拨款及贷款重新修建并扩建,坝高增至3米,灌溉面积扩大到600亩。

大墘圳,位于丁溪村,坝头起自英山水尾,早年通水至深圳格,明万历年间,由员外李藮云续建,圳渠延伸到西门桥头,全长7公里。1953年,开公路碍及部分水圳,由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水坝提高到4米,圳底宽0.80米,圳高1.2米,引水流量0.2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700亩以上。

湖坂圳,在水口乡湖坂村。建于1966年,干砌卵石坝,坝高1米,主干渠长7公里,引水流量0.25立方米/秒。1981年从坝头拓宽渠道3公里,并建电站一座,有效灌溉面积600亩。

龙门滩引水工程,位于德化、永春两县境内,工程跨越闽江及晋江两大水系,在闽江大樟溪上游河段浐溪的龙门峡谷筑坝蓄水,开凿3公里长引水隧洞穿越分水岭,将水引入晋江东溪支流湖洋溪的上游河段锦溪,是一个跨流域北水南调,梯级开发,集引水、发电、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利工程。整个引水工程依次为:龙门滩水库、一级水电站;二级水库、二级水电站;三级水库、三级水电站;控制湖洋溪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的内碧水库、四级水电站,梯级水电站的尾水注入山美水库。龙门滩水库控制产溪流域面积36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4.0m3/s,跨流域引水获得天然落差50米。梯级水电站沿锦溪及湖洋溪56公里河段布置,总天然落差256米。第一期工程包括两座水库(一级水库库容5048万m3、二级水库库容70万m3)和总装机4.4万kw的两级电站(一级电站2台机组1.8万kw,二级电站2台机组2.6万kw),设计年发电量1.72亿kw.h,年向晋江流域引水4.1亿m3。于1985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1992年12月基本建成投产。2000年一级电站增容扩机2×1600kw;2002年二级电站增容扩机2×1800kw,现总装机5.08万kw。

永泰县境内大漳溪上的引水工程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就已有之,至清乾隆13年(1748年),较有名的有:

赤锡两陂,在二十五都(今赤锡乡),一石陂溉田120亩,一木陂溉田100亩。

小田两陂,在十六都(今清凉乡),上下各溉田100亩。

陈陂,在十都(今蒲边材)云漈寺前,由陈姓夫妇捐资修建溉田近千亩。

连埕陂、穴利陂,在十二都(今城峰乡),各溉田100亩。

后黄陂,在二十四都(今梧桐乡),溉田200亩。

白云十陂,均在十九都(今白云乡),它们是:圆潭陂、龙潭陂、坂头陂、梌潭波、台前陂、濑头陂、云壑陂、笔架石陂、上碓陂、过溪陂等,各溉农田数十亩或百亩不等。

一都两陂,在今塘前乡。一名龙屿陂,溉田100多亩;一名石畲陂,溉田200亩。

二都两陂,在今塘前乡。一名黄潭陂;一名水磨陂,各溉田100多亩。

油杭陂,在十都埔边(今葛岭乡),溉田100多亩。

赤岸三陂,俱在八都(今白云乡)。一名东陂,溉田200亩;一名西陂,溉田200亩;一名称钩环陂,溉田100多亩。

洋陂,在十都陈陂下,溉田50多亩。

雁门三陂,在十九都雁门乡(今红星乡)。一名狐狸陂,在文昌阁下,溉田100多亩;一名九龙陂,在仙寄岩下,一名仙寄岩陂,亦在仙寄岩下,各溉田200多亩。

水库

德化县境内

1966年,水利工作转向以兴建水库为重点的蓄水工程。1970年3月,建成南埕高漈小(二)型东风水库。它是全县第一座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0.67平方公里,均质土坝,坝高19米,库容60万立方米,干渠长12公里,灌溉面积500亩,投资28.6万元。1974年9月,建成全县第一座小(一)型三班红洋水库。苏昌培任工程总指挥。水库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均质土坝,坝高18米,库容129万立方米,干渠长10公里,灌溉面积1000亩。到1984年12月又相继建成愚公、隆泰等水库。

涌溪三级水库电站,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51亿立米,总库容0.69亿立米,库容系数20.7%,为年调节水库。电站设计水头185米,引用流量24.2秒立米,装机容量2x2万千瓦,保证出力1.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236亿千瓦时,装机利用小时3088小时。主要工程包括:中心坝顶溢流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86.5米,顶宽8米、顶长198米,坝体填方量24万立米,其中碾压混凝土17万立米;引水隧洞总长5703.95米,其中高压管道长639.49米;地面厂房长51.3米、宽16.3米、高29.3米,安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梓溪支流东固电站1台1.1万千瓦),开敞式110千伏开关站长43米、宽32米,安装2台总容量6.5万千伏安变压器;至城关110千伏输电线路35公里等。

东固水库,电气化建设重点项目,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大坝为浆砌石双曲薄拱坝,高86.5米,总库容5400万立方米,电站装机1台,容量为1.2万千瓦。

涌溪四级电站,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为闽江流域大樟溪水系主要支流涌溪上的第四个梯级,距上游已建成的涌溪三级水库14km。工程是一以发电为主的引水式电站,不承担下游防洪任务,也无其他综合利用要求。涌溪四级坝址以上集水面积410km2。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67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312m,设计洪水位317.65m,校核洪水位318.81m,水库总库容475万m3,属日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22MW,多年均发电量6715万kW.h。电站建成后主要向德化电网供电,以弥补德化县中远期的电力缺口,同时也可以与大网进行电力交换,缓解大网的电力负担。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引水系统、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位于涌溪与梓溪汇合口(双溪口)下游1.5km处,为细骨料混凝土砌石重力拱坝,坝顶高程319m,最大坝高38m,下游坝坡1:0.2,坝最大底宽11.6m,厚高比0.305,坝顶上游坝面弧长177.65m,坝顶左半拱中心角为52.003,坝顶右半拱中心角为54.075。泄水建筑物为河床中部的一孔溢流坝,溢流堰前净72m,不挂闸,堰顶高程312m,采用挑流消能。厂房位于坝下游5km河道右岸的丘板村附近,厂内安装2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1MW。主厂房尺寸为42.85×16.3×28.55m(长×宽×高),其中机组段总长25.5m,安装场长17.35m,副厂房分别位于主厂房上、下游侧和安装场下部。

永泰县境内

尖山水库,位于同安乡连坪村。1957年9月动工兴建,1960年1月建成。水库集水面积2.48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29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0万立方米,可灌溉同安、梧桐两个乡的8个村面积6000亩农田,有效灌溉6000亩,保证灌溉5400亩,防洪面积500亩。坝为均匀土质坝,主坝高2.45米,坝顶长110米,副坝高3.6米,长22米。渠道由总干渠引出溪南、明灯左右两支渠,渠道总长21.9公里。整个水库建设投资78.2万元(国家补助39万元,地方自筹39.2万元),投放劳力4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42万立方米。水库设管理人员6人(其中全民2人,乡办4人)。

先进水库,位于盘谷乡福坪村。1959年9月动工兴建,1960年1月因国家遇到暂时困难,工程缓建,1966年10月续建,1967年12月建成。水库集水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3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9万立方米。坝高21米,坝顶长97米,坝顶宽2.5米。左干渠石渡槽一座,渠长1公里;右干渠薄壁渡槽一座,渠长3公里,配套支渠3条计9公里,整个渠道总长13公里,可灌溉5个村3000亩农田,有效灌溉3000亩,保证灌溉2000亩。整个工程投资22.7万元(国家拨款10.1万元,地方自筹12.6万元),投放劳力11.2万工日,完成土石方7.31万立方米。水库设管理人员3人(均为乡办)。

顶隔水库,位于大洋乡康乐村的大洋溪支流上。1970年4月动工兴建,1972年5月竣工。水库集水面积1.91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9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103万立方米。坝高23米,坝顶长122米,坝顶宽3.5米,可灌溉4个村的农田3500亩,有效灌溉3000亩,保证灌溉3000亩。工程总投资26.6万元(国家补助13万元,地方自筹13.6万元),投放劳力12.1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7.96万立方米。水库设管理人员2个(乡办)。

大喜水库,位于嵩口镇大喜村。1973年12月10日动工兴建,1979年8月竣工。水库集水面积47.78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22.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9万立方米。坝为石砌重力坝,高22.2米,坝顶长71米,坝顶宽2.5米,可灌溉3个村水田2300亩,有效灌溉2300亩,保证灌溉2300亩。工程总投资65.19万元(国家补助52万元,地方自筹13.19万元),投放劳力19.5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85万立方米。水库设管理人员3个(乡办)。

白云水库,位于白云溪上游的白云乡牛洋里。1977年11月20日动工兴建,1980年11月20日竣工。水库集水面积9.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54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53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4500亩,保证灌溉4500亩。坝为土石混合坝,坝高38米,坝顶长120米,坝顶宽6米。溢洪道为波型闸门(2——5×4.5米),输水压力隧洞,长140米,洞径2米,采用斜拉闸门、控制。渠道分引水渠和干渠。引水渠长2公里,流量2立方米/秒,左右两条灌溉干渠共长9公里,渠道上有渡槽4座,倒虹吸装置180米。水库是灌溉、发电、防洪综合效益工程,总投资291万元(国家拨款188万元,地方自筹103万元),总投工103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5.66万立方米。水库设管理人员16人(全民11人、临时5人)。

汪洋水库,位于大洋乡旗东村。1976年动工,1984年8月建成。水库集水面积2.7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6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3万方,可灌溉大洋乡旗东、肖洋、荣洋、共新、珠洋、尤乾、旗杆等7个村农田5500亩,有效灌溉3000亩,保证灌溉2500亩,坝型为粘土心墙石坝,坝高28.5米,坝顶长130米,坝顶宽5米。渠道有倒虹吸装置541米,左干渠长1702米,右干渠长5810米。工程总投资99.92万元(国家补助77.95万元,地方自筹21.97万元),总投工39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0万立方米。水库设管理人员5人(乡办)。

方广水库,位于葛岭乡方广坑,海拔30米,集水面积8.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3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91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3100亩,有效灌溉3000亩,受益范围有葛岭、九老、溪西三个村。工程于1965年动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下马停建,只完成坝高20米,蓄水量50万立方米,工程量土石方19万立方米,蓄水量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00亩。1971年加高溢洪道1.50米,使蓄水量增到63万立方米,并修建部份渠道。1984年续建,大坝加高,增建防浪墙、拉杆、护坡、溢洪坝、水闸以及管理所等,至1985年12月竣工。大坝为均匀土质坝,高21米,坝顶宽5米,坝底宽106米,坝顶长167米。渠道全长11公里,左渠4.5公里,右渠7.5公里。工程总投资58万元,总投工51.6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6.24万立方米。水库设管理人员5人(乡办)。

丘洋水库,位于同安乡丘洋,集雨面积15.4平方公里,总库容为549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39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5520亩,有效灌溉面积3520亩,受益范围有同安尾林和梧桐等。工程于1984年10月开工,1987年10月竣工。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高28.5米,坝顶长140米,坝顶宽6米,溢洪道宽35米,放水导流洞长152.8米,转动门盖孔1米,启闭绞车5吨型2台。工程共完成土石方21.5万立方米,投放劳力32.36万工日,总投资179.9万元(国家补助80万元,地方自筹99.9万元)。库区淹没丘洋自然村计迁移23户147人,淹没水田242亩。水库设管理所,有管理人员7人(均乡办)。

水电工程

德化县境内

龙门滩引水发电工程,位于霞碧乡硕儒村,是跨流域引水、梯级发电、综合利用的工程。整个工程设4级水电站,装机容量7.55万千瓦。年引水4亿多立方米,将闽江水系的浐溪水引入晋江水系后,南安县山美水库电站年可增加发电3400万千瓦小时,并向泉州市和肖厝港工业区提供部分生活、工业用水。龙门滩一、二级电站分别位于德化境内的霞丰和冷水坑。第一期工程由1个引水枢纽和2个梯级电站组成,于1985年12月26日动工兴建。水库的容量5280万立方米,流域集雨面积360平方公里。拦河坝采用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坝高56.5米,顶长159米。一级电站有压力引水隧洞长2872米,直径4.6米,设计水头90米,引水流量27.66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1.8万千瓦,年发电量7600多万千瓦小时。二级电站有41万立方米的反调节水库,压力引水隧洞长3202米,直径4.2米,设计水头110米,引水流量30.9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2.6万千瓦,年发电量1亿千瓦小时。第一期工程还包括110千伏输电线路,从龙门滩二级电站经一级电站至德化城关变电站16.7公里,工程于1989年8月竣工。一级电站于1989年9月建成发电。二级电站于1989年7月动工。

初溪电站,县办初溪电站,位于浐溪上游石山村境内,集雨面积132平方公里,设计水头43米,引水流量4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1600千瓦,是县办第一座容量最大的电站。工程于1977年1月动工,12月竣工投产。工程指挥邱双炯,技术设计、施工周桂发、连成绩、陈春波、郑章宝。整个工程包括浆砌石单拱坝1座,高4米,长20米;干渠长5.6公里,其中无压引水隧洞4个,总长1.4公里;厂房和宿舍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30万元。

双溪二级电站,位于浐溪支流双芹溪下游半岭村。为引水式日调节电站。集雨面积120平方公里,设计水头51米,引水流量4.14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1600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848万千瓦小时,年利用5300小时。有4.6米高浆砌石拦河连拱坝1座,20.7米高、65米长的浆砌石单曲拱坝1座;渠道长3.2公里,无压引水隧洞长2.27公里。工程总投资254.9万元。电站原由南埕、浔中、三班乡联办,1983年12月动工,工程指挥徐福钻,后因资金不足而停建。1984年7月,县入股合办后续建。1986年12月至1987年5月,一、二号机组相继发电并并入县网运行。

瓮口电站,位于浐溪上游格头村境内,由县和国宝乡合办。集雨面积81平方公里,设计水头66米,引水流量2.08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1000千瓦。主要建筑物有:连拱坝1座,高7米,长40米;引水明渠3.8公里;隧洞长2.2公里(主隧洞长1.09公里),直径2.3米;另有厂房、宿舍等。工程于1978年2月动工,1985年4月竣工投产,总投资170万元。

双溪一级电站,由雷峰乡与南埕乡的许厝村(1/40股份)合办,位于浐溪支流双芹溪中游长基村境内。集雨面积47平方公里,水库容量1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6万立方米,全县最高的浆砌乱块石单曲拱坝高25.6米,长86米,属压力洞引水坝后式;隧洞长3.2公里,直径1.1米,设计水头80米,引水流量1.6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800千瓦。工程于1978年7月动工。1981年5月,第一台机组发电,7月并入县电网。双溪一级水库于1982年5月筹建,1984年12月竣工。第二台机组于1989年12月1日发电。工程总投资108万元。

永泰县境内,

梧桐水电站,于1955年11月动工,1957年7月建成投产。之后,里岛、东风、芭蕉、东方红等水电站相继建成,到1987年全县有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9座,100~500千瓦的水电站22座,10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119座,总装机容量19145千瓦。

东风水电站,为地方国营,位于城峰乡太原村,是以大樟溪干流发电、灌溉的综合利用工程。于1966年动工,1970年8月建成发电。发电装机8台,容量600千瓦,保证出力600千瓦,年发电量243万度,灌溉农田面积3800亩。工程总投工40.03万工日,总投资60.3万元。工程包括大坝、航道、引水渠、进水闸、机坑、厂房和管道等。拦河坝由桩板坝、浆砌块石重力坝、溢流坝等组成。重力坝高7米,长60米。航道长109米,宽5.5米,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流速2——3米/秒。机坑安装6台AT60——6水轮泵,每组二台串联,三组并联。水头4米,每台过水量1.57立方米/秒,总过水量9.06立方米/秒,总扬程48米,净扬程40.5米,每组水轮泵出水量0.138立方米/秒,总出水量0.414立方米/秒。

芭蕉电站,为地方国营,位于富泉乡芭蕉村双溪,利用大樟溪支流芭蕉溪水发电。电站于1970年6月动工兴建,1973年6月建成投产。装机3台,容量1200千瓦,年发电量215.64万度,保证出力480千瓦,工程总投工13.3万工日,总投资59.9万元,土石方5.66万立方米。工程包括拦河坝、引水渠、压力管道、机坑和厂房。拦河坝为档板坝,高1.9米、长60米。引水渠全长1.87公里。压力管道用钢板焊接而成,长170米,管内径1米。站内设立主变压器两台,容量共1560千伏安。

东方红水电站,为地方国营,位于葛岭乡台口村石塍头地方,是利用大樟溪于流发电、灌溉的综合利用工程。装机10台,容量1250千瓦,灌溉农田5382亩。工程于1966年10月动工兴建,1968年停建,1970年12月续建,1976年2月建成投产。工程总投工28.77万工日,总投资147.78万元,土石方15.5万立方米。工程包括大坝、厂房、渠道、压力池、压力管道等。大坝长151米,高4.2米,由42跨板档坝和7跨支档坝组成。进水闸门为弧形,装有液压启闭机1台。

富泉溪一级水电站,为地方国营,位于富泉乡瑞应村,1975年10月动工,1979年缓建,1983年3月续建,1985年10月建成投产,装机1台,容量2500千瓦,1986年3月发电,1987年又装1台2500千瓦,共计5000千瓦,保证出力2500千瓦,年发电量1611万度。工程包括在富泉溪上游大洋乡下苏村油洋地方和同安溪得石地方连建两座水库。油洋水库库容1275万立方米,得石水库库容108万立方米。从油洋开渠道4871米(其中隧洞9条,长3890米)至站址,从得石开渠道3369米(其中隧洞9条,长3139米)至站址。二条渠道上建有控制闸、泄水闸等共9座。压力管道(钢管)长296米,内径1.4米,3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总容量63千伏安)。工程总投资1074万元,总土石方44.6万立方米。

白云二级电站,为地方国营,位于白云乡白云溪夹港溪。系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发电。1977年11月动工兴建,1979年12月竣工发电。装机2台,容量800千瓦,保证出力720千瓦,年发电量194万度。工程有引渠(分左右)两条,单层砖石厂房一座,1000千伏变压器一台等。总投资56.45万元,总投工29.35万工日,土石方7113万立方米。

白云一级电站,为白云乡办,位于白云乡弯道桥。利用白云至夹港溪河段135米天然落差,筑坝引水建成电站。工程于1973年动工,1976年12月竣工,1980年扩建,总投资2783万元。拦河坝筑于白云溪石门限的牛鼻腔瀑布处,是浆砌块石溢流坝,坝高3.5米,长25米,引水渠长2.1公里,建有压力池1个,压力管2条。厂房为单层混凝土结构,装机4台,容量1210千瓦。年发电308万度,保证出力1210千瓦。

丘洋三级水电站,为梧桐乡办,位于梧桐乡椿阳村。1985年7月开工,1986年8月建成投产,装机2台,容量640千瓦,年发电量230万度,主变压器1000千伏安。电站引丘洋二级水电站(未建成)尾水,引水渠长2390米,其中涵洞4条长1390公尺,以及前池、管道和厂房,总投资120万元,工程量5.09万立方米,总投工5.15万工日。

溪门电站,为赤锡乡办,位于赤锡乡溪门村。1972年2月动工,后因劳力、资金不足停建,1979年8月续建,1981年8月建成投产。装机2台,容量500千瓦,保证出力500千瓦,年发电量20万度。工程包括拦河坝、引水渠、隧洞、压力池与厂房等,总投资40万元,总投工7.81万工日,土石方13.15万立方米。

口坑水电站,为洑口乡办,位于洑口乡祥銮村口坑观音濑。1980年动工,1984年9月建成投产。装机3台,容量600千瓦,保证出力480千瓦,年发电量273万度。该站工程包括一座宽80米,高3米的水泥石砌连拱坝,长440米的引水渠,以及厂房等,总投资66.39万元,总投工9.8万工日,土石方6.05万立方米。

航道水运

德化县境

浐溪水路,是县内主要水路,全长101公里。用来放木排,竹排的溪段,从霞碧乡碧坑起,流经塔兜、南埕、石柱、村场、摘锦、湖坂、溪头至水口乡湖坂村涌口汇涌溪入大樟溪,经永泰县境入闽江,距福州230公里。据当地任氏口传,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0年),南埕木船可沿溪入大樟溪而通闽江。1963年后,随着公路的发展,放木量渐少。

涌溪水路自桂阳乡涌溪开始可以放木,流经久住、丘坂,至涌口与溪汇合。涌溪沿岸盛产木、竹,向来漂运频繁。1987年,仍有少量木、竹沿此漂运到公路边。

永泰县境

大樟溪干流为永泰县主航道,自横山岐流经洑口、嵩口、梧桐、赤锡、樟城、台口、葛岭、塘前至合山与闽侯县交界处,全程121公里,自洑口至塘前水面最宽处为500米,一般为100米;水深洪水期13米,常水1米,枯水0.6米;流速洪水期每秒7米,常水每秒1米,枯水每秒0.2米。从洑口至樟城为岩石河床,樟城至塘前为岩石或卵石河床,塘前以下为卵石或沙质河床,全线均可结排筏运。可通木帆船里程1953年至1961年为90公里,1962年以后为120公里。

从洑口至嵩口水浅滩多,常水深0.8米,除洪水期外,须经水位配合方可通木帆船。嵩口至樟城常水深1米,除洪水外,视水位情况而定可否通木帆船。樟城至塘前,除洪水外,一般可通木帆船。塘前至福州航道,可通木帆船、机动船、小轮船及拖驳船。

大樟溪支流可通小舟或结排筏运的为永泰县次航道。主要有:洑口溪、下漈溪、月洲溪、梧桐溪、赤锡溪、清凉溪、一都溪。此外,可散放木竹的溪流有:赤水溪、大喜溪、小喜溪、丘洋溪、圳南溪、赤锡溪、蜚英溪、富泉溪、温泉溪、溪洋溪、台口溪、溪西溪、葛岭溪、莒溪等。

闽侯县

大樟溪是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上游沪溪、涌溪发源于德化县境内的戴云山主峰,两溪汇合后由横山岐流经永泰县,溪流自南屿镇龙泉村入境,经南通镇新岐村注入闽江南港。干流全长234公里,其中闽侯境内河段长20.5公里。永泰塘前至新岐段枯水期水深0.5~0.8米,趁潮可通航30吨级轮船。

南通内港,大樟溪的一条支港,位于南通镇的陈厝至文山间,通航里程25公里,枯水期水深1米,河床宽15米,可通航15吨级船只。

南屿内港,大樟溪的一条支港。位于南屿镇江口至洋里闸间,通航里程26公里,枯水期水深1米,河床宽20米,可通航15吨级船只。

南通港,位于大樟溪与闽江南港的相汇处,是南通、南屿通往福州的重要出口港。港区范围可分为两大片,南片有南通道、方庄、古城、新岐、文山等码头,北片有苏岐、江口、六十份码头,岸线长达15公里,乘潮可靠泊50吨级货船8艘。陆路有2条公路交叉港区,东西走向的福州至永泰公路从市郊湾边过渡经江口直达永泰县(1991年后改道过洪塘大桥经金屿、南屿达永泰);南北走向的国道316线与324线的连接线从港区中心穿过。正在建造的闽江南港大桥飞架在大樟溪之上,把港区南北两片连在一起。港区江面宽阔,潮汐落差大,涨潮时江阔水深,大小船只均可航行,退潮时沙滩裸露船只需绕道而行。

南通港是永泰县和闽侯县境内南通、南屿各乡进入福州的主要门户,历来以客运为主,每日都有大量旅客在此过渡往返于福州。货物运输主要有砖、瓦、沙、石等地方建筑材料。码头则根据客运特点和潮汐变化情况设置,多系石砌栈桥或台阶码头。驳岸长短不一,长的可同时靠泊8艘渡船,短的只能供2艘系缆。运载工具主要是各类渡船和小吨位的砖瓦运输船。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有私人双尖船100多艘用于客货运输。1953年6月相继组织渡船合作社和水上运输社,分别负责旅客渡运和货物运输。1978年以后,多数客渡船改为机动船,载客量多,航速快。1985年客运量达112万多人次。洪塘大桥建成通车后,该港客运量锐减,1993年不到50万人次。

流域概况

戴云山,曾名迎雪山、佛岭。是福建省中部主要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由大戴云、小戴云和中尖、白鹿贡、莲花池贡、牛皮尖、大格贡(海拔均达1660米以上)等七座山峰组成,远望仅见五峰,似莲花。主峰大戴云位于北纬25°40′,东经118°11′。1985年5月16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包括九仙山,隶属德化县人民政府。保护范围位于上涌、赤水、雷峰、大铭四个乡交界处,总面积145957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23。自然保护区内地势一般为海拔900米以上的中山地,山体坡度都在40°~60°之间。

德化县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置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土地面积2232平方公里,人口31.6万,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德化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全县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5℃,年均无霜期260天左右。境内资源丰富,拥有“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山多,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主峰横亘境内,是典型的山区县;现有林业用地272万亩,有林地257万亩;林木蓄积量1245万立方米,占泉州市的55%;森林覆盖率77.3%,位居泉州市首位。水足,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为我省多雨区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1996年以来,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居福建省各县(市、区)第14位。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0.18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14.9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1亿元。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境内群山林立,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西南部的东湖尖为全县最高,海拔达1681.9米。全县约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没有平原,仅有城关、嵩口、葛岭、大洋、白云等山间小盆地。县城至省会福州市区62公里。永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4.6~20.1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1445~2193小时,年均无霜期296天。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570.7毫米,相对湿度为79%。境内干湿季节分明,3~9月为多雨季节,10至翌年2月为少雨季节。永泰县水系发达,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横贯西东。由于径流量和落差都较大,淡水资源充裕,为发展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以至人畜饮水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永泰山高林密,是福建省36个林区县之一,绿化程度达93﹪。是著名的“李果之乡”、“武术之乡”、“建筑之乡”。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青云山,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姬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盖山名山室,有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门山等,是全国优秀旅游县。永泰历史悠久,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建县,县名永泰。简称为永,1964年改简称为樟。永泰人民世代以农为本。曾生产出“埔埕李干”、“溪洋青梅”、“永福白菜”、“嵩口笋干”、“梧桐涂柿”、“盖洋香菇”、“姬岩茶叶”、“埕头糟菜”和“富泉羊”、“同安猪”等闻名省内外颇具地方特色的产品。特别是胭脂李、芙蓉李,饮誉全国。用李果加工成的嘉应子,早已海外知名。1980年以后,乡镇工业企业异军突起,除传统的服装缝纫、食品加工、竹木加工、铸造等行业外,发展了工艺美术、化工、机械等新的行业。特别是2000年后以马洋工业园区、城峰工业集中区和塘前工业走廊为龙头,工业企业在全县各地开花,至2008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173家,其中产值在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61家,全县工业年总产值为250317万元,是1950年的22.04万元的11357.4倍,是1978年1724.81万元的145倍。

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南侧,呈月牙形拱卫省城福州,东邻福州市区、长乐市、罗源县,南接福清市、永泰县,西抵闽清县,北靠古田县,是全省离省会最近的一个县。闽侯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居住于此,创造了“昙石山史前文化”,被称为“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设冶县至今,历为王都、省、郡、路、州、府驻地。闽侯县风景秀丽,境内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全省八大旅游品牌之首的昙石山文化遗址、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及汉族地区重点寺院、“南方丛林第一”的雪峰寺等多处旅游胜地。南屿双龙、白沙汤院和荆溪光明等地是著名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地;县内盛产柑桔、荔枝、龙眼、橄榄四大名果,是“中国橄榄之乡”。地形全县山脉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群山连绵,山峦重叠,气势雄伟,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西南部。北部山地属鹫峰山东伸支脉,由闽清、古田入境,蜿蜒廷坪、大湖,然后折向西南,直抵洋里、白沙等乡镇,海拔高度大部分在800米以上。西南部山地属戴云山北延山麓,自德化、永泰入境。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闽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唐朝韩渥诗道:“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境内年降水量1200~21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73.9毫米。已成为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依靠丰富的腹地资源,该县注重以园区建设带动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两区三园”的工业发展格局。青口投资区属省级汽车工业园区,是省市重点打造的汽车生产基地,以发展汽车为主,有245家企业,2010年全区实现产值260亿元。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涵盖荆溪、甘蔗、竹岐、白沙等乡镇,规划工业用地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2家,竣工59家,2010年全区产值突破40亿元。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上街镇,入驻37家企业。福州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位于南屿镇,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引进兆元光电、海寰生物等22项项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