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

更新时间:2024-08-16 19:16

大东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位于沈阳市主城区东部,东与棋盘山开发区为邻,东南、南、西南三面被沈河区环绕,西与皇姑区接壤,北与沈北新区相接。大东区面积101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街道,有122个社区。2022年末,大东区户籍人口为612926人。

建置沿革

秦、汉,属辽东郡

魏、晋,属玄菟郡

隋朝,属辽东郡

唐朝,属安东都护府盖牟州。

辽、金,属沈州

元朝,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沈阳路。

明朝,属沈阳中卫。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属盛京。

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属奉天府。康熙十九年(1680年),绕沈阳城环筑土城,设八个边门,由砖城门至边门间的通道形成“八关”,清八旗军分管八门八关地区,形成“八界”。大东区包括正白旗界的地载(小北)关、正蓝旗界的福胜(大北)关、正红旗界的内治(小东)关,镶红旗界抚近(大东)关及四个边门以外的四部分地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奉天府设巡警总局,城内设7个分局,大东区境内包括当时第3分局所辖的抚近(大东)关、内治(小东)关,第六分局所辖的福胜(大北)关、地载(小北)关地区。

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属奉天市,市内划为6个警区,大东区境内包括当时的2区(大、小东门至大、小东边门间地区)和5区(大、小北门至大、小北边门间地区)。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属沈阳市。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伪奉天公署颁布《奉天市区条例》,将全市划为11个行政区,首次出现大东区的名称,当年大东域内划为大东、沈海二区。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伪奉天市又将11个行政区改划为17个区,大东境内由两个区划为4个区,即大东区、东关区、北关区、沈海区。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将17个区调整为11个区,将大东区东关区、东陵区合并为大东区;将北关、沈海合并为北关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把全市划为22个区,大东境内又呈现4个区即大东、东关、北关、沈海。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沈阳特别市政府将全市划为8个行政区,大东境内为大东区、东关区、北关区、沈海区和东陵分区。

1951年,撤销东陵分区。1956年8月,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将隶属东郊区的英达、高坎、满堂3个乡划归大东区;将原属北郊区的大洼、前进2个乡和辉山畜牧场划归北关区。1959年2月,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决定调整市区建制将8个城区调整为5个,大东与北关合并为新的大东区,北关区建制撤销。

1964年4月,沈阳市政府决定建立东陵区,将英达满堂高坎东陵沈海大洼、榆林堡、朱尔、木匠、文官10个农村人民公社和辉山畜牧场从大东区划到新设立的东陵区管辖。1971年1月,文官公社从东陵区划出,归入大东区。

2003年,沈阳市政府决定将原属东陵区的朱尔村、木匠屯村划归大东区,两村带入土地面积8.2平方千米。

2005年,鉴于大东区与新城子区签约联手开发欧盟经济园区,经市政府批准将东陵区和沈北新区蒲河附近的12平方千米土地划归大东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大东区下辖10个街道:大北街道万泉街道文官街道二台子街道津桥街道东站街道长安街道东塔街道上园街道前进街道。区政府驻大东区津桥路2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东区位于沈阳市中心东侧,区境东部与浑南区为邻,西侧与沈河区相连,西北与于洪区接壤。区域总面积1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东区地势南低北高,北部从文官、大二台子起,南到小河沿一带由北向南倾斜,海拔高低差为21米,沈阳市地形图标示:大二台子最高处海拔为65米,南部小河沿万泉公园一带,海拔为44米(中间差21米)。

气候

大东区处于北温带亚洲季风气候区北缘,属于受季节风影响半湿润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冬季漫长。气象部门资料显示:大东区夏季炎热气温,平均气温24.8℃左右;冬季寒冷,平均气温在-11℃;全年平均气温在6.8℃—8℃之间。平均年降雨量为727—734.5毫米,降雨集中7月—8月,大雨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中旬,暴雨历年平均1.8天。最多年降水量1055.3毫米(沈阳地区冬季降雪量约占年降水量8%左右),最少年降水量445毫米(1965年),降水日数历年平均92.8天,日降水量最大一次215.4毫米。全年晴天平均105天,阴天平均67天。每年霜期146—163天,平均155天左右。

水文

大东区境内有两条人工河流,即南运河和北运河(新开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大东区水资源总量为3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面积11.4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大东区有林地面积210.59公顷。其中,林地125.14公顷,疏林地0.75公顷,灌木林地9.65公顷,无立木林地31.82公顷,宜林地42.23公顷,公益林地面积67.1公顷,约占林地面积31.9%;商品林地面积143.49,约占林地面积68.1%,主要分布于前进街道和文官街道。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大东区发现各类矿产3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种13种,煤20亿吨,天然气储量107亿立方米。

人口

2022年末,大东区户籍人口612926人,同比下降1.19%。其中,男性人口295980人,女性人口316946人。出生人口2257人,死亡人口8326人。

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5478人,同比下降1.22%。其中,男性人口291514人,女性人口313964人。出生人口2301人,死亡人口7720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大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715.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67.1亿元,增长1.2%。二、三产业比例为72.8:27.2。

2022年,大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3亿元,增长15.5%,其中税收收入109.6亿元,增长15.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7.6%;非税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1.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2.4%。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41.7亿元,增长6.1%;企业所得税44.0亿元,增长43.8%;个人所得税2.1亿元,增长16.4%;土地增值税0.8亿元,下降47.9%。

2022年,大东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9亿元,同比下降18.9%。其中,第二产业投资64.2亿元,同比增长9.6%,占投资总量的45.2%;第三产业投资77.7亿元,同比下降33.2%,占投资总量的54.8%。

2022年,大东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8.3亿元,同比下降54.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0.5亿元,同比下降57.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3.8%。房屋施工面积36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9%;房屋竣工面6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6%。

2022年,大东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7元,比上年增长1.7%。

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加值777.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92.7亿元,增长6.6%。二、三产业比例为72.7:27.3。

第一产业

2011年,大东区生产粮食3296吨。

2011年,大东区生猪饲养量5400头,羊饲养量640只,牛饲养量680头,家禽饲养量22.15万羽。

2011年,大东区生产肉类603.3吨,其中猪肉556.5吨,牛肉33吨,羊肉6吨,禽蛋7.8吨。

第二产业

2022年,大东区13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11.9亿元,同比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产销率为102.5%;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含铁西宝马)436.9亿元,同比增长16.4%。

2022年,大东区建筑业增加值22.4亿元,同比下降7.2%。全区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5 亿元,同比增长5.3%。

第三产业

2022年,大东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8%;商品房销售额57.4亿元,同比下降44.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9%,商品住宅销售额55.5亿元,同比下降44.6%。

2022年,大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2.8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134.1亿元,限额以下单位完成138.7亿元,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分别为49.2%和 50.8%。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大东区学校37所,其中小学19所,在校生25728人,专任教师11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2所,专任教师68人,在校生176人;普通中学10所,在校生11354人,专任教师1262人;九年一贯制6所,在校学生8815人,专任教师448人。

科学技术

2022年,大东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注册新增256家,总数52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32家,总数258家;省雏鹰企业新增29家,总数63家;省瞪羚企业新增2家,总数6家。市级以上双创载体新增3个,总数9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新增1个,总数16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新增3个,总数24个;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新增1个,总数4个。

文化体育

2022年,大东区共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2个,图书馆藏书总量346188册,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294次,参加人次15376人次。组织文艺活动11次 ,参加活动人数近3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大东区境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1个。包括:民营医疗机构 372个,公立医院 19个、医院34个;诊所 338个。

社会保障

2022年,大东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工伤保险153389人,减少336人。城市低保人数4265人,城市低保边缘人数38人,农村低保人数87人,农村低保边缘人数5人,特困人数58人。全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258.07万元。

交通运输

公路

102国道、203国道、103省道过境;其中102国道境内长8.07千米,203国道境内长4.5千米,103省道境内长4.1千米。

2011年,大东区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1.21万辆,5.5万吨位;客运汽车325辆,1.13万座位;货运量2400万吨,货运周转量7200亿吨千米;客运量440.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760亿人次千米。

铁路

沈吉铁路过境,路经沈阳东站。沈阳东站为二等站,主要经营货运。

公共交通

沈阳地铁1号线途经大东区,设有东中街、滂江街、黎明广场3个地铁站。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位于沈阳市区的东部,地处大东门以东而得名。

文物古迹

东塔,位于大东区东塔街2号东塔园内,始建于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二年(1645年)建成,1984年修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建筑布局大体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呈长方形,四周砌有两米多高的青砖围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10平方米。

杨宇霆公馆旧址,位于大东区魁星楼路6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宇霆公馆由主楼和四合院组成,主楼为西式,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仿石墙面,窗呈拱券形,饰弧形窗套,二层窗与窗间饰半圆形柱,爱奥尼式柱头。

风景名胜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建筑面积为1.2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为9180平方米。

万泉公园,位于大东区万泉街,占地62万平方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一沈姓士绅修建。1973年,改建成沈阳动物园,并将中山、劳动公园的大型珍贵动物迁移过来。2001年,动物园迁出。2008年,改造成城市原生态公园。

八王寺,史称大法寺,位于大东区八王寺街120号。创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2008年,按遗址原貌修复。建筑布局大体为坐北朝南,基建广阔,占地面积0.02平方千米,三进院落,高墙大殿。整座寺院由山门、大殿、中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大东区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11月,大东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大东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省级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区。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3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