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更新时间:2023-08-25 09:18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从合到分,存续时间不足1年。

1937年8月,为了保存抗战期间的中国高教事业,《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临时大学计划纲要草案》出台。

1937年9月10日,依据设立临时大学的教育部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3所国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迁至陕西西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0月18日,西安临大正式成立,于11月15日开始上课。全校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6大学院,共23系。共有有教职工316人,其中教授106人;学生1472人,其中311人为在西安2次招收的新生,余皆为3院校原有学生或他校旧生转学而来。

1938年3月2日,山西失守,日寇占领风陵渡,潼关告急。西安临大自3月16日起南迁陕西汉中,4月初师生全部到达汉中。

4月3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训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及国立北洋工学院,原联合组成西安临时大学,现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起见,拟令该校逐渐向西北陕甘一代移布,并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5月2日,西北联大正式开学。全校在城固校本部举行开学典礼。西北联大仍按西安临大旧制,不设校长,校内一切重大事项由校常务委员会议决。校务委员会为西安临大筹备委员会,是西北联大的统一领导机构。

西北联大沿袭西安临大体制,设6大学院、23系。

在艰难条件下,西北联大在城固县黉学巷贡院旧址设校本部及文理学院,在文庙设教育学院,在小西关外原简易师范旧址设法商学院,在古路坝天主教堂设工学院;在南郑县(今汉台区)中学巷内设医学院(后因飞机轰炸迁至城外);在沔县武侯祠等处设农学院。

西北联大师资主要来自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3大办学主体以及北平研究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等。

7月中旬,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5所独立的国立大学,即国立西北大学、西北联大工学院与焦作工学院合组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联大教育学院改称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西北联大农学院与西北农学院合组的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

1940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奉命西迁甘肃兰州办学。

1937年—1946年,西北联大及其后5院校共有505名教授、1489名员工,培养毕业生共9257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