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经堂

更新时间:2024-03-23 18:30

含经堂(Tripataka Hall)是清代的文化遗址,原属于圆明园 长春园中心地带建筑,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尚存遗址。

建筑介绍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周山水花木环抱,是该园内最大的园林建筑风景群。主要建筑分三路轴线纵向并列,记有大小殿座近30座,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含经堂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是乾隆为归政后颐养天年而建。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御制题淳化轩诗》中自注中云……若纪元得至六十,则寿登八十五,彼时当归政居此……。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刊行的《钦定日下旧闻考长春园》卷中关于含经堂有这样的描述:“云容水态西北循山径入,建琉璃坊契三。其北为宫门五楹,南向。

内为含经堂七楹,后为淳化轩,又后为蕴真斋。含经堂东为霞翥楼,为渊映斋。堂西为梵香楼,为涵光室。”嘉庆十九年(1814年)又在淳化轩添盖戏台等。

发展历史

含经堂主体建筑约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前后,是长春园内较早开始建造的工程之一。乾隆帝把长春园视为“息肩娱老”之所,是其退休后的居住之地;含经堂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是含经堂,相传是供乾隆诵经礼佛之处,乾隆三十五年(1770)至三十七年(1772)添建淳化轩、三友轩、理心楼等建筑,同时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144块石刻镶嵌在淳化轩外的回廊里。乾隆四十五年(1780)将《四库全书荟要》第二分书贮藏于霞翥楼(味腴书屋)内。嘉庆十九年(1814)改建原有仓库为扮戏房、戏台,修建“神心妙达”看戏殿。咸丰十年(1860),这里同圆明园内其他大部分建筑一同毁于英法联军大火。含经堂在同治、光绪两朝重修时可能得到了修缮,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十六日,皇太后驾幸圆明园,进新宫门,至蔚藻堂,海岳开襟,少坐,又至长春园狮子林,淳化轩赏吃饭后……出二宫门还颐和园。此后,这里便同圆明园一起被破坏和遗弃。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才再次得到重视。先是成立了专管机构——圆明园管理处,随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终以遗址公园的身份向社会开放。2001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圆明园遗址考古规划》,同意在长春园宫门和含经堂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含经堂遗址进行了有计划的科学发掘,使其得以重见天日。如今含经堂遗址已经成为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一个重要的景区,供游人参观。

布局概况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四围山水环抱,总占地面积约六公顷。内设广场、牌楼、毡帐、宫门、影壁、垂花门、大型宫殿、小型斋室、看戏殿、扮戏房、戏台、敞厅、回廊、亭榭、假山,还有买卖街等各类建筑景点30余处。其中轴由含经堂、淳化轩、蕴真斋三组建筑所构成。

含经堂建筑群整体坐北朝南,位于长春园内最大的一座岛屿上,四面山水环抱,环境优雅,水流穿插于主岛和周围小岛之间。主体部分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50米,占地45000平方米。含经堂的建筑格局与中国传统建筑相同,以中轴线建筑贯穿,东西两侧有相对称建筑。含经堂的总体布局分成左、中、右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可分为三进院落。

在中路建筑的最前面是宫门,其坐落在一个长19.7米,高1.6米的半环形平台上,其前为一广场,在广场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各有一座琉璃牌楼。进入宫门后,走过影壁便可看到含经堂,它是一座七开间前后有廊的大殿。含经堂之后为第二进院落,主体建筑是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带有前后回廊的淳化轩。在最后一进院落里是蕴真斋,为七开间带有前后抱厦,斋北面即为北院墙,出北院门,可以通往山口和临湖的得胜概。

在整个建筑的右路从前到后被分为五个大小不等的院落。第一进为坐西朝东、九开间的梵香楼,该楼平面呈“凹”字形。向北为五开间前后有廊的涵光室。再向西为澄波夕照水榭。第三进院落内有呈环抱状的太湖石假山,被环抱的就是三友轩。轩以北为静莲斋,西为待月楼。再北一进为理心楼。最后一进有一些值房。相比之下,含经堂左路相对整齐简单,共有三进,首先是霞翥楼,与梵香楼相对,坐东朝西,亦为九开间。其后是渊映斋。再后有戏台、扮戏房和看戏殿。其中戏台为重檐倒“凸”字形,面阔五间,是除武陵春色恒春堂外园内的另一座二层戏楼,在戏楼的正地井内有大量火烧痕迹。在含经堂整体建筑的东墙外,还发现了一条买卖街的遗址,通过考古挖掘,得知该买卖街长135.65米,宽6.3米,共有房间40间。这条买卖街与圆明园舍卫城、清漪园、畅春园买卖街并称为清代四大宫苑买卖街。每年正月这里开市3天,供皇帝、妃嫔、王公大臣购买商品。

相关资料

圆明园规划

根据《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圆明园管理处自2001年4月起,使用北京市文物局拨付的文物抢险专项资金,委托市文物研究所对含经堂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

迄今共发掘遗址面积近4万平方米,全面揭示出“蕴真斋”、“淳化轩”、“神心妙达”、“看戏殿”、“扮戏楼”、“戏台”、“澄波夕照”、“理心斋”、“梵香楼”、及“仪门”、“牌楼”等规模宏伟的早期建筑群遗址,出土了一批形式多样的石、陶、琉璃等不同材料的建筑构件和铜佛、玉雕、装饰瓷器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并发现了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罪证遗迹(如大戏楼地井中出土的已经被烧焦碳化了的柏木板材和地井四壁与地面上遗留的大量黑色灰烬;看戏殿前与大戏楼之间以及渊映斋青砖地面,因遭火焚烧而大面积迸裂甚至呈红烧土状粉碎)。这些发现都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考证价值及较高的文物价值。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及市文物局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始终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具体的指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贾庆林同志,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汪光焘同志、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同志都曾到现场进行视察并作了重要的具体的指示。

徐苹芳、宿白、王炜钰、吴加安、黄克忠、傅清远,王世仁、郭黛姮、曾昭奋、韩扬等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正是依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专家学者的具体意见,从02年11月开始,含经堂遗址进入了大规模保护阶段。

鉴于含经堂作为国内最大的建筑群遗址保护项目,且国内外对土木建筑遗址的保护尚无权威性成功经验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和展示好含经堂遗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直接关系今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发展的方向。

所以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遗址保护项目,而且是一个带有研究性的重大课题。正因为如此,含经堂遗址保护工程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北京市文物局领导同志们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保护方案的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专项资金的安排和指导专家的确定都一一过问,认真审定,并多次到现场具体指导工作。

施工

在整个含经堂遗址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保护第一”和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展陈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和不留遗憾,在北京市文物局首席顾问王世仁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对所有遗址的保护都采取了“可逆”、“可读”、“可看”的作法。可逆:即在严格保留遗址遗存的前提下,用传统工艺作法把它“包裹”。

同时,对基础比较好的三处遗址(如澄波夕照、得胜概和假山石亭)作了基础复原;可读:通过对建筑构件的归位、标识等手法使人们可以看到含经堂遗址群的平面、立面结构和广场、牌楼及建筑的对称布局,同时对原来的排水系统全部进行了疏通,并加以利用;可看:既通过层次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展陈形式的变化,增强视觉感,使人们在看到遗址时,能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经过有关方面近一年时间的辛勤工作,含经堂遗址保护主体工程告竣。

前不久,罗哲文、徐苹芳等著名专家学者在考察遗址保护现场时,对含经堂遗址保护工程及其具体做法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在含经堂遗址保护过程中,始终注意坚持保护性、试验性和可逆性的原则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并且为今后圆明园其他遗址的保护、乃至全国其他大遗址的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圆明园真相

从2003年10月1日起,含经堂遗址将对社会试开放。据《北京日报》报道,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北京圆明园含经堂遗址露出真容。这座著名皇家园林的确切容貌将不再仅仅是传闻与想象。

日前,记者在圆明园看到,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圆明园含经堂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北部的“蕴真轩” 和“神心妙远”两组重要建筑的基址已露出地面,平整的地基、古老的排水设施,甚至两处地下供暖设施都已清晰可见。

负责发掘工作的王策说,“神心妙远”基础保存较好,从暴露出的情况看,其整体可能是整块石条垒砌而成的,这在通常的清代大型建筑中比较少见。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些与历史资料图册不同甚至图册中没有标注的结构。

据介绍,含经堂四周山水环抱,是当年乾隆皇帝准备日后“息肩娱老”之所,历经3年才修建完成,原本收藏 着众多古玩,有点“皇家博物馆”的意思。整个建筑群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是圆明园长春园中心区规模最大的一组寝宫型建筑景群。

新千年伊始,人们为了复建含经堂,遂着手对这座建筑遗址的地基进行挖掘,结果发现,被掩埋的含经堂的地基下依然留有这座建筑的结构完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