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臻

更新时间:2024-04-20 15:26

刘吉臻,1951年8月14日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发电厂自动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人物经历

1951年8月14日,刘吉臻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岚县。

1970年5月—1973年9月,担任上明公社机关线务员、机务员。

1973年9月—1976年12月,就读于河北电力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6年12月—1979年9月,担任华北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助教。

1979年9月—1982年9月,就读于华北电力学院发电厂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9月—1989年3月,担任华北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助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1989年3月—1990年7月,担任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机械系访问教授。

1990年9月—1993年10月,担任华北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主任。

1993年10月—1995年8月,担任华北电力学院副院长。

1994年10月—1995年5月,担任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机械系访问教授。

1995年8月—1996年9月,担任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保定校区校长。

1996年9月—1998年6月,担任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保定校区建制撤销)。

1997年,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跨世纪优秀人才”。

1998年6月—2001年1月,担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

2001年1月—2016年11月,担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2006年—2012年,担任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2011年,担任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华北电力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名誉院长;1月,暨南大学在珠海校区举行敦聘刘吉臻院士团队暨国际能源学院(筹)、能源电力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副主任,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刘吉臻带领团队攻克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具有开创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2004年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套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2011年主持研发成功中国最大容量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2013年研发成功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针对中国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消纳面临的难题,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开展燃煤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创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根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吉臻先后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SCI论文32篇,EI论文118篇。

根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吉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

人才培养

根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吉臻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6名,硕士研究生68名。

刘吉臻在课堂上没有讲艰深的专业知识,而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漫谈为人处世和读书治学。他分享了自己求学考研的经历,提醒大家要珍惜大学时光,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养成记笔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分配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坚持锻炼身体、读书,不断提升修养。

刘吉臻在大学校长岗位上,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创新实践,明确提出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华北电力大学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全国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实施两地办学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211工程”建设正式立项。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思想和措施,推动了学校发展与水平的迅速提升。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刘吉臻政治素质好,对党忠诚,熟悉高校工作规律,领导经验丰富,注意从全局思考问题,公道正派,团结同志,关爱师生,严于律己,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信任和尊敬,对学校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教育部党组评)

刘吉臻牢牢把握本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埋头苦干,勇于创新,攻克了一次又一次关键技术难题,为解决中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中的新能源消纳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