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

更新时间:2024-06-08 18:12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事记

文物特征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流传历史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半坡村出土后,被负责发掘的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带回北京,此后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就藏于国家博物馆。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人面鱼纹盆从国家博物馆调出,于2006年6月9日在西安半坡博物馆举行了一个回乡展览与家乡人见面。这是人面鱼纹盆阔别西安五十年后首次归宁省亲公开亮相。

出土环境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发现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4年~1957年,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制作技术

所谓“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但由于窑不够密封所以在橙红的底色上只呈现出黑、红颜色。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文物鉴赏

这件彩陶盆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型后着彩放在窑里烧制而成的彩陶器。盆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较深。盆内壁光滑,外表粗糙。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这件彩陶盆不太大,在砖红色的内壁上,用黑色描画着两组相同的图案,图案两两相对,对称分布。一组是两条用线条描画的鱼,看样子可能是鲤鱼;另一组是两个人面鱼纹图案,这种图案很奇特,以前人们从来没见过。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图案中人面是圆形,头顶上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大概是帽子一类的头上饰物。人的两眼紧闭,嘴角处各画着一条鱼,更奇怪的是耳朵处还各画着一条小鱼,两条小鱼好像咬着人的耳朵。原始先民用很简单的几笔,就画出了心中的形象,而且图案性很强,这是叫人吃惊的,图画的线条又细又直,像是很快画出来的,用笔比较熟练,弧线画得也很好。画上还有黑色块面,看嘴角处的两条鱼,伸入人面的部分涂上黑色,形成了黑色的鱼头,上方那两条小鱼的一半鱼身也涂了黑色,形成厂鱼背,这种画法与今天的图案装饰方法很相似。整个图案有对称,也有反复,黑白对比也比较强烈,而且很有趣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原始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人面鱼纹彩陶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构画手法大胆夸张。人面为圆形,头顶上有高耸的三角形,额头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弯镰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人物眼睛细长,双眼眯成“一”字,鼻梁挺直,神态安详,悠然自得。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大鱼的鱼身以斜方格为鳞,鱼头与人嘴外廊重合,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

文化寓意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仰韶文化的深割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攻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人面鱼纹采和淘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类似内容的深郷陶盆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多作为儿童会棺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看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祈福。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来加以崇拜。

文物价值

2013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以写实的手法刻画鱼的形象,充分反映了渔猎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人面绘制较为复杂,冥思的神态及与游鱼的密切关系,表明其与当时的巫术有关。此类彩陶盆在半坡遗址中发现较多,出土时覆盖于瓮棺上,作为葬具的顶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要展览

2016年10月30日至12月31日,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在“2016全球中国Global China当代艺术展”中展出。

社会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克剑《画说中华文化形象·中华绘画》:人物五官虽只用简单的墨线勾勒,但总的形态颇为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意趣与艺术魅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胡杨《传世国宝全档案》:陶盆是由泥质红陶烧制而成,表面上带有红黑两色的彩绘,内壁上所绘的神秘古朴纹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的主要标志。

作品争议

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人面鱼纹盆,纹饰神秘莫测最令人回味无穷。关于这种图案代表的含义,学术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观点说法,主要有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太阳崇拜说、原始历法说等等,还有的认为是水草鱼虫或婴儿出生图,甚至还有外星人形象之说。

有人认为,人面鱼纹是半坡人劳动生活的艺术反映,半坡人住在靠近河水的地方,捕鱼为食,鱼对他们的生活太重要了,在半坡遗址发现了很多鱼钩、鱼叉,很多彩陶上也画着鱼,说明了这个问题。半坡人希望多捕鱼,把鱼和人组合成图案,是用来表达这种愿望;还有人认为人面是巫师的头像,他头戴三角形的高帽子,嘴里咬着鱼,正在搞巫术活动;但更多的人认为,人面鱼纹是半坡氏族的图腾,即鱼图腾氏族的族徽。因为动物图腾崇拜曾经广泛存在于史前氏族之中,考古成果已经证明,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陶器纹饰是氏族的图腾标志。半坡人可能认为鱼与他们的氏族关系密切,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甚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祖先。也可能,半坡人看到鱼有大量繁殖后代的能力,于是崇拜它,祈求它的保护和祝福本氏族人员兴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