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容量

更新时间:2024-01-13 17:33

人口容量(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又称人口承载力或者人口承载量,是适应生存能力的重要量度。“适度人口”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早期西方人口论中的《适度人口论》。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对人口容量概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从适应生存的角度讲,人口容量可定义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资源、生态、环境在保障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对人口容量的量化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源平衡分析法、数学规划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三类。

定义

人口容量或人口密度: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反映人口的稠密程度。人口密度的作用在于考察分析在一定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量和按人口平均的土地数量。这种考察和分析一定要同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把包括不可利用土地在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种用途的土地面积分别计算。人口密度是个经常变动的量。2000年“五普”数据显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公里、262.2人/平方公里和51.3人/平方公里,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与1990年“四普”数据统计相比,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反而日渐显著。其中江苏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25人,居全国各省之首。考察人口密度,不能单纯从土地总面积和人口数之比来看问题,还应看到“人口经济密度”状况,如人口与耕地面积,人口与资源蕴藏量、人口与产量(产值)、人口与国民收入之比,等等。在一定意义上说,人口经济密度大小,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人口和经济的关系。以可利用的农业用地面积为基础,计算单位农用土地上的人口数,称为“比较人口密度”。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内人口对农业的压力大小。

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学术定义

国际人口生态学界的定义:世界对于人类的容纳量是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大小。这种定义主要把资源作为人口容量的决定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该定义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考虑到技术条件,比上面的定义更全面具体一些。

研究历史

人类对人口容量的关注与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及有关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及各地区各国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以寻求缓解人地紧张关系的途径。

影响因素

地域的开放程度

一个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人口容量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而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一种资源的匮乏会使得其人口容量大为降低。

时间规定性

一个地区短期内的人口容量会高于保证其长期发展的人口容量,但短期内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造成未来人口容量的降低。因此,人口容量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上,不能只考虑短期效应。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产出水平会有很大差别,因此,人口容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确定未来人口容量时必须考虑到技术进步的作用。

生活水平的高低

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不同的生活水平需求会有完全不同的人口容量。很显然,人口容量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分配方式与社会制度

不同的分配方式将导致人口容量的差别,一个平均分配资源和财富的社会的人口容量无疑大于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社会。

不同目标下的人口容量

如果仅仅考虑维持人们的最基本生活需要,那么得出的就是一个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如果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或最优的目标,则实际上得出的是适度人口数量。

承载人口的基础

人口容量既可以从单一的因素分别考察,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可以从自然环境系统综合考虑;既可以只考虑自然系统,也可以加进社会经济系统,因而有土地人口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等一系列人口容量的研究。

主要特点

一、人类在人口容量上的主观能动性?一般动物种群只能被动地受制于既定的环境容量。而人类对环境容量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生物学属性所及的范围。人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极大地增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其人口容量已经大大高于自然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人口容量。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可以导致人口容量的人为缩减。

二、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除非发生大的环境变化或外来干扰,多数动物种群在一定环境中的数量规模一般都已趋向于与环境容量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人类种群虽然已经增长了几百万年,但无论是种群规模本身,还是地球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尚未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三、人口容量对现实人口制约作用的不确定性。一般动物的环境容量只是指生物学上的最高数量,可以根据动物的生物生理需要及环境可以满足的程度而加以确定,即环境容量对动物种群规模的制约作用比较直接和明显。而人口容量的确定要比一般动物错综复杂的多。一方面,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增多,不能只从环境和人口两个侧面来考察;另一方面,人口容量不是直接对人口规模发生制约作用,环境人口容量制约下的现实人口变化往往具有很大的滞后性、曲折性和隐蔽性;另外,人口容量制约下的人口变化也并不单纯表现为人口数目的增减变化,人口的增减也不仅仅取决于环境容量的制约。

研究实例

许多科学家对中国最大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有的根据最稀缺资源如淡水、土地等计算中国可以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字;有的考虑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因素,计算既可使这一代人满意,也为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的人口容量极限;也有的建立了十分复杂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仿真运算,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学者简单地利用过去许多地区发展的经验数据来估计人口容量。这些角度不同、方向各异的分析都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论:中国的最大人口容量约为15亿人或16亿人左右,而超过18亿人到20亿人,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灾难性的打击。一些专家还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起最优人口模型,大多数研究者的结论是,就对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利、资源利用最有效而言,人口数目约在7亿人到10亿人之间。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远期人口以保持4亿人为好。从实际出发,在下世纪内要达到经济上最优的人口数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能做到的是在计划生育工作能够做得到而又尽可能满足群众要求的情况下,使下世纪中国最高人口数比16亿低得多些,以便为后代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