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3-07-11 12:38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一所全国性的民族专业中心图书馆,1959年9月建成开放。原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89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化部批准,改称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花园式庭院之中,馆舍面积2700平方米,有近百个阅览座位,并拥有国内少见的封闭式书库。现有藏书50多万册,以汉文和民族文献为主,外文文献为辅。民族文字古籍占17万余册,其中不少是特种文献、孤本。所藏的民族文献种类繁多,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24种;外文有英、俄、日、德等14种。

规模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一所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专业中心图书馆,是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心,承担着为中央国家机关民族工作和民族文化研究机构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并向全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图书馆。1959年9月建成开放,原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89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化部批准,改称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坐落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花园式庭院之中,馆舍面积4500平方米,有近百个阅览座位,并拥有国内少见的封闭式书库。现设采访编目部、阅览典藏部、研究发展部、古籍特藏部、数字资源与网络技术部等5个部门。有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水等10个民族的工作人员34人。

中国民族图书馆现藏蒙文古籍1100册。

种类

中国民族图书馆多年来以藏书丰富,独具民族特色而著称。现有藏书60万册,以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为主,外文文献为辅。所藏的民族文献种类繁多,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24种;外文有英、俄、日、德等14种。特藏民族文字古籍近10万册(件),其中不少是珍本、孤本。文献中有不少国内外罕见的各种民族文字写本、刻本、金石拓片、舆图,还有年代久远的稀世真品、菩提叶写本等。汉文古籍中大量收藏了地方志、史志、民族史志、年谱、传记,并有部分孤本。如《甘省便览》、《西昌备乘志》等。此外还有极为珍贵的元初补雕的《金藏》,它是《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底本之一。民族文字古籍中,有藏、蒙古、满、维吾尔、彝、壮、水等文种,仅藏文经典就有三千函,数万种之巨。这些古藏文珍品中有《红史》、《萨伽班智达贡嘎坚赞本生事记》等。其它民族典籍精粹有蒙古文《成吉思汗格言》、彝文《西南彝志》、水文《正七》等。  2008年3月1日,馆藏《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菩萨本行经三卷》、《三传密经》(藏文)、《大藏经?甘珠尔》(藏文)、《西南彝志》(彝文)、《逢井》(水文)等6种古籍入选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09年6月,馆藏藏文《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帕当巴桑杰息结汇集》、《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释》、《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难释》、《帕当巴桑杰传及息结传授录》、《瑜伽自在织布师传薄伽梵上乐轮之身灌顶仪轨》、《密宗四部总建立》、《摄陀罗王时轮注释根本摄陀罗随入一万二千无垢光》、《诸至尊具德大师传授法录》、《噶举派教法史》、《目录集加持速降》、《语词库轮释》、《丹珠尔》(二百二十五函),蒙古文《丹珠尔》(一百八函)和水文《正七》等15种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09年6月,中国民族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0年6月,馆藏《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等31种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独特

物质基础

中国民族图书馆丰富而独特的藏书体系不仅赢得了“民族典籍之宫”的美誉,而且为对外弘扬中华各民族的古老文化,对内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图书馆积极开展外借、阅览、邮借等多种服务业务,每年可接待国内外读者万余人。

其次,设有缩微照相机、复印机、微型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几十台,为开发文献资源做出了努力。自1981年以来,陆续复印出版了《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八旗通志》、《丹珠尔》和《妙法莲华经》、《声闻地》贝叶写本等几十种30万余册图书,服务范围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的还传播到国外。此外,图书馆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中国少数民族图书馆概况》、《藏文典籍目录》(1~3)、《中国民族年鉴》(1995年卷-2003年卷)、《民族图书馆学研究》(1~5集)、《中国民族地区图书馆调查》等书。

人才建设

中国民族图书馆长期来致力于推动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自1983年起先后多次举办民族地区图书馆馆长研讨班、进修班,采取多种方式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至2010年共主持召开11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为广大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相互学习学术交流平台,并促进了民族图书馆学学科的发展。

2001年,图书馆建成局域网,开始自建中文新书书目数据库、期刊库和少数民族文字新书书目数据库,从采购编目到对外借阅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化和无卡片管理。先后购买安装了民族类万方电子期刊库、超星电子图书、阿帕比电子年鉴和知网社科类电子期刊库等电子文献约50万册。

2005年以来,中国民族图书馆在民族文化宫党委积极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下,除圆满完成图书馆各项基础工作外,围绕“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题,积极向国家民委、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申报科研项目,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截至2010年12月,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13个项目的审批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部级项目11个。通过科研工作,中国民族图书馆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中国民族图书馆在民族类图书馆界的影响和知名度。

国际交流

另一方面,与国际间的交往逐年增加,先后接待了日、美、英、印度、意、澳、德、尼泊尔、泰、匈、伊朗、蒙、朝、韩、吉尔吉斯等国的政府官员、图书馆界学者、学术团体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以及旅居国外的藏胞及台、港、澳同胞等,并派员出访了匈牙利、澳大利亚、前苏联、印度、日本、蒙古、土耳其等国,与国外及台、港、澳许多学术机构和图书馆建立了友好文化交流关系。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2008年,国家民委已确定民族文化宫的续建工程将以中国民族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主。届时新馆将拥有2万多平方米的宽阔空间,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及更加成熟的专业队伍,为建成全国民族文献收藏、展示中心而努力。我们的民族图书馆事业将走上崭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民族图书馆将为国家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