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文化遗址

更新时间:2024-06-13 18:34

上宅文化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境内,发现于1984年,是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存,并且是北京地区现存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历史沿革

1982年2月至1984年,北京市进行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平谷组的考古队员相继发现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85年—1987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分五期对上宅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1988年—1989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对北埝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综述

上宅文化遗址由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两部分组成。上宅遗址自东向西为100米,自南向北为50米,占地面积大约为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0.5—4米。北埝头遗址自北向南长为120米,自东向西宽为50米,占地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整体高出河床7米,文化层厚度为0.5—2.5米。

上宅遗址

上宅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上宅村西北的泃河北岸二级台地上,地层堆积总共分为8层。其中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土壤为灰黄色,质地松散,厚度在0.31—1米之间,在这层土壤下,还藏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第三层土壤为细粉砂土,颜色为浅灰色,厚度在0.2—0.3米之间;第四层,土壤也为细粉砂土,颜色为灰黄色,厚度在0.3—0.5米之间;第五层土壤为细粉砂土,色为暗褐色,厚度为1米;第六层,土壤为青灰色,等稍微干燥之后,土壤颜色发生变化,接近于灰黄色,这一层的土质比较硬,厚度为0.5米;第七层,土壤为粉砂黏土,颜色为黑灰色,厚度为0.3米;第八层,土壤为粉砂黏土颜色为灰黄色,厚度为1米。

北埝头遗址

北埝头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北埝头村洳河南岸的台地上,地层堆积总共分为6层,其中第一层是耕土层;第二层为片状水流层;第三层土壤为粉砂质黏土层,属于汉文化层;第四层,土壤为黏土质粉砂层,其中夹着碎石,属于战国文化层;第五层为粉砂质黏土层;第六层为黏土质粉砂层,这两层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距离地面0.8—1米,文化层厚度介于0.5—1米之间。

文物遗存

上宅遗址总发掘面积3500多平方米,共出土3000余件器物。北埝头遗址共发掘10座房址,以及数百件属于上宅文化的陶器和石器等。

北埝头遗址的10座房址分布比较集中,是半地穴式建筑。其中有7座的平面是不规则的椭圆形,有3座是抹角之形,直径均在2.5—4米之间。建筑的门都位于东面或南面。在房址靠近内壁的底部,有柱穴存在的遗迹。内部地面经过了火的烘烤,因此地表为5—6厘米的红烧土层,因为火候不均匀,其地面颜色斑驳不一,硬度也有差别。在房址的地面中部,都埋有一个或者两个深腹罐,罐口高出地面6厘米。

历史文化

上宅文化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部泃河流域,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两处。“上宅文化”是北京首支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也是北京地区发现较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介于北方草原和中原两大地区原始文化中间地带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2000年空白。

文物价值

上宅文化遗址的发现很好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对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2001年7月12日,上宅文化遗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上宅文化遗址内的上宅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上宅文化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境内。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平28、平45路公交车,在金海湖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距离上宅文化遗址约17.5千米,驾车约26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